【影評】《天氣之子》:晴女活祭的意象,新海誠想表達什麼意識?
《天氣之子》是2019年日本動畫家新海誠編導的動畫電影,口碑在各大影評網,雖然比前作《你的名字》稍差一些,但評價仍是高分,電影也是日本進入令和時代,首部票房突破100億日幣的動畫電影。這部故事內容同樣有著愛情、青春及奇幻元素,不過在劇情及故事討論的議題上,愛德華覺得,《天氣之子》比前作更有挑戰日本現況的衝突性,帶有另一層的思考深度,這部動畫電影絕對不是只在說氣候異常、大自然反撲的警世故事。
那《天氣之子》的故事核心是什麼?新海誠想表達什麼意識、傳達什麼訊息給觀眾?從故事安排著神話奇幻般,都市傳奇的「晴女」天野陽菜一角,加上故事從主角森島帆高16歲的逃家少年說起,顯然新海誠想表達日本現今的社會議題,而這個議題在各國一樣出現,那就是「世代的生存對立」情結,上一代不懂下一代的矛盾心結。隨著網路文化傳播,年輕人、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抬高,他們也想參與社會,即使是大人眼中早熟的未成年,但他們也想吶喊自己的生存意識。接著愛德華下面的內容,將有些劇透及劇情討論,如未觀影,請自行斟閱讀。
《天氣之子》帆高與陽菜的命運抉擇
帆高為何要離家?陽菜為何要謊報年齡?帆高(醍醐虎汰朗聲演)的逃家,代表著一種青少年想獨立自主的意識,雖然他只有16歲,但他要證明自己已不是小孩子,「很想試試在那光芒之中前行!」帶著夢想前進東京。只是到了東京,並未如他的想像,連找工作都有問題,因為他未到法令可工作的年齡。那像這樣的孩子,想到東京打拚,一個人在東京無依無靠,要生存下去,不就只能流浪街頭?
帆高就是流浪到速食店遇到了陽菜(森七菜聲演),巧合的是陽菜打工賺錢,一樣是為了生存,因為母親離世,她不想與弟弟分離,怕被送往社福單位,只有15歲的她,謊報了18歲的年齡,好讓自己可以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和弟弟。難道,她們非法的想工作,養活自己,在社會生存,錯了嗎?(這是《天氣之子》動畫電影,想要探討的一個社會問題)
《天氣之子》中的警察並不是壞人,他們找上門,除了想釐清帆高撿到槍枝的事,原本出自好意,卻因所處的角度不同,雙方有了對立。
在這些情節的轉折過程,新海誠應想表達的是社會與法律規範的生存,與實際人情弱勢遇到的問題,有時不免有衝突的地方,再來是略帶隱喻批判,整個社會是大人所制定的,未成年是沒有權利參與。
劇情呈現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大人想保護未成年的孩子,但未成年的孩子,認為大人根本不懂他們的處境
當帆高遇到了陽菜,知道她是「100% 的晴天少女」,有在短時間及小範圍讓雨不下,製造天晴的能力,於是與陽菜的弟弟小凪,三人一組在網路接單,為所需的人,實現晴天願望。只是陽菜能夠有天晴力,也必須有活祭的代價,那就是愈使用天晴的能力,身體就會逐漸變透明,最後禁錮在天空上。
帆高與陽菜的命運拌在一起,帆高能繼續待在東京,某部分是陽菜的關係,而陽菜能夠繼續有生活費養家,無非也是遇見帆高,想出這個她能做的事(工作權),只是當他們因擔心自己原可生存的方式,被大人禁止,選擇了一起逃離。但他們能逃到哪?而陽菜活祭消失到了天空,帆高做出勇敢的抉擇,他不管天氣變化的世人問題,他只想要救回陽菜,但阻礙他的是不懂為何他會做出此行為的大人。
小栗旬聲演須賀圭介一角,代表了解年輕人聲音的大人
須賀圭介(小栗旬聲演)從在船上遇到了帆高開始,再到帆高四處無依時,都給帆高很大的支助,但回到現實事件的情境時,須賀圭介也是另一個弱勢,妻子離世,已讓他意志消沉多時,再加上申請女兒的撫養權,無法牽扯帆高未成年工作及槍枝的事件。
最後在丟槍的廢棄大樓,當他協助警方,苦勸帆高解釋清楚回老家,所有事情就可解決,但帆高又意外拿到了那把槍,相逼下,帆高竟對他開槍。他當時是無法理解,為何帆高會如此衝動?為何不聽他所言?
當警方衝上前制止帆高,須賀圭介從帆高的吶喊才驚覺,帆高為救陽菜是真實的,他們被迫逃離是有說不出的苦衷,而這苦衷,代表著是大人與孩子間的代溝,雙方無法理解事件所造成的問題。
天空是個深奧未知的世界!
須賀夏美(本田翼聲演)是圭介的姪女,她一樣遇到生存的問題,大學畢業,找工作不順利,於是打工幫忙圭介的雜誌社。她在劇中的角色,是相當清楚事件的演變,也幫忙著帆高。在尋找情女的過程中,她也體會「天空是個深奧未知的世界!」,甚至告訴陽菜活祭的代價。
大自然是無法被掌控的,《天氣之子》用了不少傳說來形容百年前天空和地上的世界。最後的結局,已豪雨成災的關東,人們似乎也得適應,當帆高18歲後再回到東京,找到了立花婆婆,婆婆告訴他,東京只是恢復到百年前的地形。
這一段的結局,代表著人類永遠無法抵擋大自然的運行,甚至冥冥之中,老天爺已有的安排。人無法勝天,因為天氣最後的變化結果,最終無關晴女可否控制天氣來制止暴雨的狂下,也等於帆高不必擺盪在自己當時營救香菜的抉擇和自責上。最後帆高重逢找到陽菜,兩人分離三年,心能彼此連繫著,是純粹的愛。
喜歡晴天?雨天不好?
《天氣之子》其實是藉由「氣候異常」的情節,來表達人的生存問題和各世代生存的衝突議題。人是喜歡晴天的,因為晴天可以做很多戶外活動,但如果一直放晴,久旱不也會成災嗎?即使一直下著雨,人類為了生存,還是會想盡辦法去應變,就像劇中連下三年雨的關東,人們的交通工具和一些生活行為也自行做了改變,唯有應變,才能適者生存。
而適者生存,如果成了一種弱肉強食,就如某世代得了好處,某世代就得承擔,就會有了衝突和對立的思考。
《天氣之子》新海誠的角度是偏重年輕世代的,因為他看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地方,但如果把大人或上一代看做是得到利益的一代,也不盡公平(新海誠應也不是這樣的想法,就像故事中的警察並非壞人),只是各世代為了生存,必須一起找到共存的方法。而這方法在劇中,即是須賀圭介代表著大人的思考要轉變,要能理解年輕世代的想法,但同樣的年輕世代也不要把自己看待得過於自我,要互相給空間,而在這空間的共存,就是愛的分享和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