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ET天能》結局解析:主角如何發現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天能》結局,一一拉回電影一開場發生的故事線索,就如英文電影片名《TENET》,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選此英文單字是有其意義,不光乎是「信條」的意思,台灣及香港片商在譯名上,選擇保留此英文單字,翻成《TENET天能》的片名是對的,因為這呼應了劇中「逆轉時間」順行與逆行的設定,像莫比烏斯帶迴圈,「TENET」從頭或是倒過來唸,都是一樣的。
諾蘭電影的劇本設定,都有彩蛋巧思,不管是片名,劇中的主角名字,巧妙的運用拉丁回文薩托方塊(Sator Square)的典故,如果再刷一次 《TENET天能》,可留意劇中反派薩托(肯尼斯布萊納飾演)的名字「Sator」,還有凱特(伊莉莎白戴比基飾演)提到的龐貝,都與此義大利的龐貝遺跡迴文石板有關。接著愛德華下面的內容,會針對《天能》結局及難懂的時間劇情,提出一些想法,由於會牽涉到部分劇透討論,如未觀影,請自行斟酌,或先閱讀:《天能》評價高還是低?故事劇情即使難懂也好看?
「TENET」一字出自薩托方塊迴文石板中間,這塊石板由25個字母,5個、5個字母組成一個單詞的五乘五正方形,以「TENET」為中心,連結「SATOR」、「OPERA」、「AREPO」、「ROTAS」 四個字,而諾蘭選擇用此典故,並非要解謎,而是因為《TENET天能》是諜報片,所以安排這樣如密碼般的字,這些字及排列,也正是劇中的角色、任務名。
諾蘭精心安排的彩蛋,不只是片名,故事主人翁,沒有名字的設定,也是精心的設計,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是CIA探員,但在劇中沒有名字,諾蘭認為經典的諜報片,導演不會給經典角色名字,而《TENET天能》主人翁沒有名字,有著經典的傳統,代表著地位崇高,不需用名字去侷限他,或套在框架,而是能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即是諾蘭在《天能》電影中要傳達的重要涵義,不論是主人翁的設定,也是對時間的看法。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無法改變,帶點命定思考,但活在當下,才是時間的意義。
好了,如果你看完《天能》第一刷,如果跟愛德華一樣,有點走不出時間,其實沒關係,就如同電影的台詞,「別試著理解它,感受它就好」,因為你還是大致知道故事在演什麼,會被順行與逆行的時間搞得頭很大,原因是諾蘭獨特的說故事方式,非線性敘事,將故事時間順序打亂,讓你燒腦。
其實《天能》150分鐘的片長,很難花太多時間解釋劇中的時間理論(《天能》架構的世界觀和時間設定,應該也很適合拍成影集),和過往諾蘭喜歡用大量台詞解釋故事的理論設定,這次《天能》並沒有說太多。所以應該有不少影迷,會覺得《全面啟動》、《星際效應》的故事更完整,甚至還以為《天能》演完,可能還會有片尾。
愛德華這篇文章解析,並不想說「熵」(音「商」)、「時間鉗形」等物理名詞或理論,甚至為何逆轉時間不是穿越時空,因為有時愈解釋,你會愈搞得頭愈痛。如果不要太理科生的角度,用文科生的文學感觸思考(愛德華是文科生),最直覺的解釋就是,《天能》是主角自己去找尋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留意尼爾(羅伯派汀森飾演)的角色與台詞,他比主角更是故事來龍去脈的全知者,從一開始認識主角開始,他知道主角的習性,在結局最後的道別對主角說,「我們兩人相識已久,只是對你來說是多年以後的未來,對我則是多年以前的過去。」這句話,串起了主角對尼爾的回憶,從一開始阻止基輔歌劇院恐攻事件 ,發現不明裝置,就是後來薩托計劃要使用「鈽241」元素完成滅世的演算機其中的一個元件。
在拿到這個裝置時,主角被一個戴著面具(背包上有一條紅色細繩)的槍手搭救,而到了結局,故事再分三段,一是救遭逆轉子彈重傷的凱特,再次進入自由港的時間裝置;二是與組織進攻薩托的俄羅斯老家,與其手下軍事對決,要取出埋藏的演算機,阻止世界末日發生;三是凱特回到越南遊艇,防止薩托自殺,啟動演算機。
就在主角與隊長艾佛斯(亞倫強森飾演)攻進地道,結果在一道上鎖的柵欄門,看到一個蒙面士兵倒臥,背包上繫著紅色細繩,薩托的部下攻擊主角,蒙面士兵突然起身,犧牲自己,為主角擋下子彈,並打開門,讓主角找到演算機。
主角在逆行時間,察覺繫著紅色細繩的人,就是一開始在基輔歌劇院救他的人,而那個人正是尼爾,就在最後與尼爾道別,主角露出一些哀傷,因他已知尼爾為何會說過去的事已經發生了,該發生的事,就會發生。尼爾將再回到過去,承擔危險的任務與死亡。而尼爾的過去,就是主角多年以後的未來。
在拯救世界末日後,主角再回到倫敦保護凱特,避免她遭到印度軍火商普莉亞的暗殺,而主角也意識到自己就是為了避免世界末日,領導建立「天能」組織的人。所以「TENET」的故事,像個迴圈,主角在任務的執行中,找到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如對《TENET天能》有興趣,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