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七月與安生》:你中有我的閨蜜情
《七月與安生》電影改編自作家安妮寶貝的同名短篇小說,劇情描述一段相恨又相愛的閨蜜情,這段分分合合的情誼,最好的朋友是閨蜜,最恨的人也是閨蜜,但因愛過恨過,雙方才發覺自己生命中,都不能缺少對方的相伴。電影故事在閨蜜情與愛情的兩種情感中掙扎,有著女性的獨特情感,最後結局特別以三種說法呈現,卻一一緊扣著整個故事。
劇中兩個女主角林七月(馬思純飾演)和李安生(周冬雨飾演)從13歲相識,七月就認定將安生做為一輩子不離的好友,她對安生說,「如果我踩著一個人的影子,這個人就不會走遠了。」兩人互玩採影子遊戲,在劇中的安排亦有弦外之意,即是最後七月走上安生的路,而安生走了七月的路,兩人像是一體兩面。
2016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破天荒的同時頒給周冬雨及馬思純,當時還未觀影,心中有點納悶,不過看完《七月與安生》,可以理解為何會同時給獎的原因。雖然感覺周冬雨飾演的安生仍有較多的演技表現,但馬思純飾演的七月在故事中,其實就是另一個安生,結尾她要模仿安生的路,從文靜變外放,而且劇中兩角,就是互依互動的,或許這樣頒獎也是一種公平。
《七月與安生》題材青春,卻有生命的厚度,導演曾國祥在劇中的安排,帶入女性選擇自己人生的思考,結局呈現勇氣與灑脫,整部電影的劇情細節、轉折安排都有細膩的處理。
雖然兩個女孩的決裂點,閨蜜情誼的分開是一個男生,用愛情直接考驗友誼有點肥皂劇,蘇家明(李程彬飾演)這個男生角色懦弱缺乏擔當,不過反觀現實中,不少姊妹淘,為愛吃醋,為爭愛而不愉快也是有的,而有些男生愛上另一半的姊妹淘,個性也像蘇家明般,通常是畏畏縮縮,腳踏兩邊,不敢面對,只能說愛情讓人昏迷。
究竟愛情重要,還是閨蜜情誼重要?劇中兩個女孩,其實都有「讓」的想法,但又陷入無法自拔的情迷。如果沒有男孩的考驗與介入,那七月與安生的情感會變同志情嗎?女人的閨蜜情,心思繁複,有點超越同志情,既有友情也有愛情的相愛相惜,就像七月對安生說,「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
如果沒有蘇家明的出現,安生還是會選擇流浪走天涯的,她的性格緣自於她家庭成長與背景,她帶點離與苦,而七月生長在安定家庭,從小母親灌輸給她的幸福安排,好好讀書,然後成家生子,她從小就是乖乖牌,只是骨子裡仍有些反叛,而這些叛逆因子在安生的身上,她看到了,所以電影一開始,兩人在操場被罰的相識成了莫逆。
《七月與安生》將閨蜜情,從建構到撕毀,再回到互吐心聲的相聚,不少橋段都有淚點。這段13歲到26歲的成長,兩人一起經歷友情與情感分裂的愛恨交織,只是時間有限,生命的離合總是殘酷,也迫使人不得不長大面對。
電影最後三個結局的呈現,雖然真實的七月活不到27歲,但另兩個局給了一種心靈自在的追逐想法,因為從劇中安生一直要解放自己,這種解放有點突破外人的眼界,這種突破也許會被說閒話,但自由自在的情感與生活才是忠於自己的,最後七月也像安生,改變了自己。劇中七月的母親對她說,「女孩子無論走哪條路,都會很辛苦,但希望七月是例外。」是的,七月勇敢選擇自在的路。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