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番茄網站」新鮮度如何評價?對電影票房有何影響?
如果喜歡看電影,或許都會接觸到「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的評價訊息,如果喜歡看超級英雄電影,應該對2016年,DC接連兩部電影《蝙蝠俠對超人》及《自殺突擊隊》在「爛番茄」的負評,引發不少DC迷不滿,甚至有死忠的 DC迷,發起關閉抵制爛番茄影評網站的連署活動。究竟該如何看待「爛番茄影評網站」的評價?這個網站對電影有什麼影響?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網站是1998年創立的,目前NBC環球(康卡斯特)及華納兄弟(時代華納)均持有股份,意即環球和華納是爛番茄背後的大股東,但似乎並未刻意去操作爛番茄,從上面舉例的事件一看,那DC迷的抗議,可能搞錯了。
爛番茄如何評價電影?
為什麼叫「爛番茄」?原來19世紀後期看歌舞雜耍表演,觀眾覺得演出不佳,就會往台上丟番茄或其他蔬果。爛番茄不是分數來評價,主要以Tomatometer的評價系統來判讀,即中文譯成「新鮮度」。
評價的依據是,爛番茄的工作人員會追蹤每一部影片的所有評論內容,然後使用使用整合資料的積分來運算,評論正面或負面的新鮮度。當超過60%,即會得到一個鮮紅的番茄作為標記,當低於60%,則會得到綠色被砸爛的番茄作為標記。另外會有觀眾(Audience)爆米花的圖示,代表觀眾想看這部電影的熱度比例。
所以在「爛番茄」看到的新鮮度,百分比愈高,代表該部電影,獲到好評推薦愈正面,反之,百分比愈低,評價愈負面。而隨著電影試映到上映結束,新鮮度會有些微變化,但通常從試映及特映後,好壞就很快見分曉。像2017年7月,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開盤就達98%,但也有極糟的開盤,像《表情符號電影》,新鮮度居然是0%。
爛番茄評價不佳,對電影票房有影響?
國外不少電影公司,近年來對「爛番茄」的票房影響與否,都會評估,甚至提出應變方式。「爛番茄」確實對電影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對美國本土票房,如果新鮮度不佳,就要再看爆米花指數,如果連觀眾評分熱度都低的話,那票房確實難有起色。在這一兩年,有一些大片深受其利,但也有些大片深受其害。
在網路時代,人們在消費前,習慣透過評價,來了解商品、旅館、餐廳,甚至電影,而這樣的消費行為,似乎不太容易改變,於是像各大評論網,人氣聚集,也有影響力。愛德華在觀影或是寫影評前,通常也會參考「爛番茄」及「IMDb」的評價。
不過,國外過去也曾有不少「負評愈多,票房愈高」的例子,像顯明的例子,就是麥可貝的《變形金剛》系列,從未達到60%的新鮮度,甚至《變形金剛3》及《變形金剛4》在影評網站,負評聲音愈大,還創下全球超過11億美金的高票房,這個現象又怎麼解讀?
其實關鍵在於《變形金剛》的商業片,鎖定全球市場,特別從第三集後,重心更壓在亞洲及中國市場,所以才創造出高票房,但是《變形金剛5》似乎未像前兩集,有「負評愈多,票房愈高」的好運。《變形金剛5》在爛番茄開出系列最低評價後,從上映首周票房來看,北美市場僅達6900萬美元,創下系列新低,而全球唯一個市場創下高票房及系列新高的市場,就是中國,首周創下1.334億美元,但後繼乏力,未能像《變形金剛4》橫掃中國市場,最後《變形金剛5》票房大輸前兩集,全球票房僅突破6億美元。
這看出一個現象,即是「爛番茄」等網路影評網站,影響票房是必然會有連動的,而每一個地區均有代表性的影評網,像中國的豆瓣、時光網等,評價對該地的電影或多或少均有影響,也因此,也有出現洗評論的現象。
不過嚴格來說,影評網是內容不佳,或是被評為「爛片」的剋星,電影好不好看,有無藝術價值程度,在「爛番茄」、「IMDb」多少能看得出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