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怒火》:誰才是警隊之恥?
《怒火》電影是陳木勝導演的遺作,在正片結局兩大主角甄子丹與謝霆鋒的對決結束後,片尾即是致敬的彩蛋畫面。陳木勝執導的動作電影,受到吳宇森、杜琪峯的影響,承襲香港警匪動作電影的傳統,無論在槍戰、飛車及動作特技上,都具有一定的水準,而他往往也會直接參與自己拍攝的電影編劇及製作,是相當敬業的導演。
《怒火》劇情的描述上,仍有他過往電影故事的特色,就是強烈的正反角色塑造及設定,可參考:【影評】《危城》:強權壓公理?公義有人做才存在!這回則透過一個「命運」的抉擇,讓在重案組中,原本如同兄弟情誼的邦主(甄子丹飾演)與阿敖(謝霆鋒飾演),展開一場正義的爭執,接著愛德華下面的《怒火》影評內容,有部分劇透與解析,如未觀影,請自行斟酌閱讀。
《怒火》電影一開場,是邦主的回憶畫面,也是因這場刑求審問,成了日後接連幾宗重大案件的導火線。故事在敘事上,將這導火線做穿插的敘述,透過邦主和阿敖的視角回憶,原來四年前兩人都是重案組的高級督察,邦主是阿敖的上司,兩人感情如兄弟,一起打擊犯罪,在一次富商霍兆堂的綁架案中,為了追捕兩名嫌疑犯,兩人分別各自帶隊出擊,未料成了命運的抉擇,日後兩人反目的原因。
阿敖為了急於要到嫌疑犯綁架肉票的位置,在警隊高層警務處處長司徒傑的要求下,動用私刑逼供,要到地址,救出富商,但阿敖一隊,在與私刑嫌疑犯的過程中,意外打死了犯人,而邦主正好欲趕到現場制止,卻已來不及收拾。後來在司法審判中,富商撇清此事件,並指責警方不該打死人;警務處處長也甩鍋,表示自己未施壓刑求,把責任全推給阿敖這一小隊的6個人;而最具不利阿敖這一小隊的關鍵證人及證詞是邦主,他在律師逼問下,說出阿敖一隊逼供失手殺了嫌疑犯。
四年過去,阿敖一小隊出獄,但其中一名警員標哥,因覺自己委曲,遭到不平對待而自殺,阿敖與其餘四人,決定復仇,自己決定正義的審判。他們化身越南仔,先與先前綁架案有關的嫌疑犯毒梟交易,並引來警方掉入陷阱,邦主的好友姚sir(呂良偉飾演)就在這場緝毒行動中被獵殺。而後再逼近邦主,威脅司徒傑成人肉炸彈去綁架邦主妻子(秦嵐飾演),最後再搶劫富商的銀行,並將其殺害。
阿敖主導的復仇,愈來愈血腥,人性已完全已走火入魔,他認為自己和團隊遭受的委曲和被毀掉的人生,就應由這些人付出代價,但周遭無辜的人,卻已被波及,甚至最後在街頭的槍戰,行徑已如恐怖分子,傷及無辜路人。在結局對決輸了邦主,他問邦主,如果當初是邦主去追自己這條線的嫌疑犯,會不會落到像他今天的下場和命運?或許可能會,但以邦主的正義感,堅守警察底線的性格,應不會像阿敖後續的瘋狂報復行為。
但話說回來,邦主比阿敖幸運些,在驚險營救妻子卻未顧飛虎隊救援的程序事件,面臨可能被革職的內部律政調查會議中,他遇到好的調查長官(任達華飾演),就如他自己形容在行動中有時不只有黑白,會有灰色地帶,而調查長官在理解其辦案當下的決定,還有在警隊好友(譚耀文飾演)及其隊員力挺下,給了繼續能執勤的機會。
相比阿敖出事,高層警務處處長司徒傑不願為自己的指令負責,還推責到其小隊身上,只想攬救富商的功,阿敖在獄中受到的不平待遇(從其臉上的疤痕和隊員公子毀容、性無能等可看出),出社會又無法被認同,人生幾乎已毀,心中的怒火,加上愛恨分明的性格,結果愈走愈偏。可是如果回顧整起事件,阿敖一隊就是警隊高層爭功諉過下的受害者,真正的警隊之恥是處長司徒傑,他雖在炸彈威脅下,說出自己的不是,但已無法彌平這起事件受害的小隊。
《怒火》精彩的部分,仍在動作戲上,結尾一段的街頭到地鐵槍戰,以及甄子丹與謝霆鋒兩人在教堂的最終對打戲上,就是香港警匪動作電影的菁華呈現。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