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惡魔島》:為何巴比龍不死心地再三逃獄?
《惡魔島》(Papillon)電影是改編自1969年法國囚犯亨利查理葉的同名書籍,1973年即有電影《惡魔島》,將這個真人真事翻拍,當時票房極佳,曾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逃獄電影」。此次改編更著重巴比龍逃獄的心境,為何不死心地再三逃獄,同時寫實地刻畫獄中的場景,電影在最後片尾還呈現真實巴比龍,當年獄囚的照片及當時勞改營監獄、惡魔島流放營的紀錄影片。整部電影如巴比龍的傳記般,最後還描述到年老已在委內瑞拉生活的巴比龍,特別在1969年到法國找出版社,委託出版這本書的經過。《惡魔島》這個故事不只是巴比龍個人的自傳,也紀錄著在獄中友人,他們的故事。
在還未觀影前,愛德華先帶讀者了解一些「惡魔島」的地理知識及故事主人翁的事蹟。惡魔島流放營監獄不在法國境內,而是在法國海外的領域圭亞那,小島位在南美洲北部的大西洋邊,與巴西和蘇利南交界。從1852年開始,惡魔島即被法國設為流放重犯的監獄,直至1938年才停止接收犯人,1952年正式關閉,近百年間有8萬個囚犯死於此,因而得名。當巴比龍被依殺人重罪,即要從法國坐船,移至此區流放,但「惡魔島」屬於該區最嚴重的囚犯流放地。巴比龍先是被關在巴黎拘留所牢獄,之後被送至海上運輸船的牢籠,之後到達南美洲此區的叢林勞改營監獄,接著因第一次逃獄失敗,被送進單獨禁閉室,而第二次逃獄再被抓回至惡魔島流放營監牢。
故事主人翁亨利查理葉,因胸前有蝴蝶的紋身,所以綽號「 Papillon」(法文蝴蝶的意思),1931年,他是小偷,但因一起被誣陷嫁禍的殺人案件被判入獄,當被移送至圭亞那,一心想回法國報仇陷害他的人,並回到情人身邊。但要從此區逃出,相當艱難,於是他結合獄中需要被保護的經濟犯德加,得到金援,進行逃獄的計畫。
第一次逃獄失敗,巴比龍被關進禁閉室兩年,出禁閉室後,又策劃第二次越獄,只是雖到了哥倫比亞海岸,沒有多久又被抓回,此次累犯重罪,被判處五年禁閉,但意志堅強的他,熬過折磨,再出禁閉室後,被移至四面環海、地形險峻的惡魔島。
《惡魔島》電影有男人不可言喻的兄弟情,查理漢納飾演巴比龍,雷米馬利克飾演瘦弱的德加,他們兩人為演出本片,不僅外型樣貌消瘦許多,在心理上也有不少真實折磨的模擬。查理漢納當初為了接拍此角,推辭了商業大片《環太平洋2》,為了更加逼真,他選擇禁食,並禁閉數小時的黑暗,有幾幕他在禁閉室躺著的畫面,可看到他已瘦到肋骨突出(媒體報導,他為戲瘦到見骨,10週減了18公斤)。
這段在禁閉室的戲,觀影時有一種孤寂把人逼瘋的感覺,巴比龍在禁閉的空間走來走去,被消磨著意志,在最難捱的過程中,因德加托人冒險送進的椰子,成了他的營養來源,後來被抓到,他寧挨餓也不肯透露是德加所為,而德加在他夢裡及幻覺的變身小丑,讓他繼續保有意志。
回到故事一開始,兩人的計畫上是互不信任的,即是巴比龍多次守信幫德加,但德加總是畏畏縮縮,直至他們處理另一個逃獄犯的屍體,巴比龍為保護德加,攻擊了獄警而逃離,這次不成功的倉促逃獄,使得巴比龍被關至禁閉室兩年。
德加在這兩年,也學會獄中的自我生存,他為典獄長管帳,並取得其信任,也因此在巴比龍出了禁閉室,裝作發瘋,實則因德加的關係,有機會進行第二次的越獄。
《惡魔島》電影最後的30分鐘,結局緊湊許多,因為真正的越獄行動要開始了。第二次的越獄,從跳牆逃離,到海上歷險,最後在海邊,短暫著享受自由時光,原本兩人就此分道揚鑣,巴比龍應有機會逃過追捕,但為了告知德加獄警追來,他又返回而一起被抓,此次先被送至禁閉室,一關就是五年,連典獄長都驚奇他怎還能活下來。
到底巴比龍的求生意志有多堅強?就是因他超乎常人的求生意志,才能最終逃離惡魔島。當他被遺入惡魔島流放營,再次遇到德加,這裡已有的犯人幾乎是對生命已絕望,因為糧食不足、島如癈墟,四周懸崖又環海,根本連逃出的希望都沒有,德加成天作畫寄託,而巴比龍仍想著逃獄。
《惡魔島》電影末段,當巴比龍觀察海的潮流,想出有機會離開的方法,德加在最後一刻退出,他告訴巴比龍自己屬於這裡(意即他真的有罪),但祝福巴比龍成功,因為巴比龍是冤獄,無端被關了數10年。
為何巴比龍不死心地再三逃獄?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要為自己的清白及自由,放手一搏,即使代價一死,也要證明自己不該受到如此不平的對待。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