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美國刺客》:反恐變質的愛國主義情結

【影評】《美國刺客》:反恐變質的愛國主義情結

《美國刺客》( American Assassin)劇情就像是一本美國中情局(CIA)的訓練及反恐的模擬教科書,電影改編同名小說,小說即被戲稱為中情局探員必讀的「聖經」。在反恐背景下,美帝的英雄主義當然是特色,不過電影也簡單思索著,因愛國主義的情結作崇,劇中人物不同的遭遇,各有變調的偏差行為。

閱讀全文【影評】《美國刺客》:反恐變質的愛國主義情結

【影評】《悟空傳》:打破權威就是狂

【影評】《悟空傳》:打破權威就是狂

《悟空傳》改編自中國網路作家今何在的同名小說,導演是香港出身的郭子健,有不少媒體、影評揣測劇中花果山隱喻香港,甚至情節有些政治上的聯想,而劇情則有反政府、挑戰權威的意識,不過導演認為純是觀眾自我解讀,當然郭子健不能直接對號入座,即使有意圖,也不能明說。如果撇開這些指涉,回到這世代的代表字「狂」,《悟空傳》也可說是代表年輕敢打破框架,勇敢挑戰權威的精神。

閱讀全文【影評】《悟空傳》:打破權威就是狂

【影評】《牠》:小丑啃創傷,直擊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影評】《牠》:小丑啃創傷,直擊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牠》(It)改編1986年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翻拍成電視電影《靈異魔咒》,當年的技術還無法做出一些精緻的怪物特效,不過仍營造出恐怖感,此次由《母侵》導演安迪馬希提執導,將小說中的惡靈小丑,在下水道浮現的影像,呈現得更驚悚,尤其電影加深陰暗氛圍,用特效變幻出各種隱藏在孩子心中的恐懼模樣,扣緊小說塑造小丑亦是童年創傷陰影所製造的心魔。小丑不只是小丑,是每個人內心最深層的恐懼與焦慮。

閱讀全文【影評】《牠》:小丑啃創傷,直擊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影評】《獵殺星期一》:七胞胎姊妹的生存遊戲

【影評】《獵殺星期一》:七胞胎姊妹的生存遊戲

《獵殺星期一》(What Happened to Monday?)當初(2010年)電影劇本是「好萊塢劇本黑名單」之一,因為難拍所以難產,難拍的原因有一個關鍵是,同一個演員要能演出七胞胎的角色,同時劇中不時要同一個演員,出現在同框的畫面,對戲對打,演員不好演,特效也不容易做。

閱讀全文【影評】《獵殺星期一》:七胞胎姊妹的生存遊戲

IMDb如何告訴你電影好不好看?

IMDb如何告訴你電影好不好看?

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網路電影資料庫,簡稱IMDb)和「爛番茄網站」一樣,網站裡的評分顯示,都是大多數影迷常會參考電影好不好看的依據之一。IMDb的創立比爛番茄早,1990年10月17日成立,現在(1998年開始)是亞馬遜旗下的網站。只要是IMDb的用戶即可以以「1~10顆星」為電影評分,之後IMDb會以數據過濾機制及最小投票數量的限制(目前為1250票)來計算出一個加權平均星數作為評分。

閱讀全文IMDb如何告訴你電影好不好看?

【影評】《還有機會說再見》:厭世嗎?想想人生最後一天怎麼過

【影評】《還有機會說再見》:厭世嗎?想想人生最後一天怎麼過

《還有機會說再見》( Before I Fall)電影改編自同名的暢銷小說,是一部是YA片(Young Adult),但劇情內容不只有校園青春、閨蜜友情,還牽扯到人生道理,生命價值觀等意涵,對於年紀輕輕就對生命感到「活著到底要做什麼?」、「這個世界無趣,沒有意義」的厭世行為,無疑是一個衝擊思考,想想如果人生,只剩下最後一天,那到底該怎麼過?

閱讀全文【影評】《還有機會說再見》:厭世嗎?想想人生最後一天怎麼過

「爛番茄網站」新鮮度如何評價?對電影票房有何影響?

「爛番茄網站」新鮮度如何評價?對電影票房有何影響?

如果喜歡看電影,或許都會接觸到「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的評價訊息,如果喜歡看超級英雄電影,應該對2016年,DC接連兩部電影《蝙蝠俠對超人》及《自殺突擊隊》在「爛番茄」的負評,引發不少DC迷不滿,甚至有死忠的 DC迷,發起關閉抵制爛番茄影評網站的連署活動。究竟該如何看待「爛番茄影評網站」的評價?這個網站對電影有什麼影響?

閱讀全文「爛番茄網站」新鮮度如何評價?對電影票房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