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評價高!如何了解角色歷史背景,看懂原子彈之父的心境轉折?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再次開出超高評價的大作,IMDb影評網9分,爛番茄93%的新鮮度,觀影的爆米花指數也來到94%,要知道這是一部長達3小時的傳記劇情片,而諾蘭用習慣的非線性敘事手法,打破「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和二戰背景的時間序,對於劇中的演員角色衝突,如果沒有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可能會對結局的轉折,還有奧本海默的心境,不太能理解。
接著愛德華就快速帶讀者快速了解劇中主要演員的角色和二戰、二戰後的歷史背景。(有部分劇透,請自行斟酌閱讀)
《奧本海默》電影主要的關鍵時間情節,落在哪?
《奧本海默》劇情重點在奧本海默於二戰期間,1942年到1946年領導「曼哈頓計劃」,研究原子彈的設計與應用,希望擊退納粹,贏得戰爭勝利的過程,不過主角交錯回憶、陳述的時間,落在1954年原子能委員會舉行的秘密聽證會。
而電影中,角色對立衝突的關鍵時間,埋下的伏筆,就在奧本海默回到美國加州任教,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會面的一席話,當時另個關鍵角色小勞勃道尼飾演的「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路易斯史特勞斯。
電影最後結局再穿回這個時間點,奧本海默從英雄被誣陷為共諜,早在與路易斯史特勞斯初次見面,路易斯史特勞斯感到奧本海默輕視他,之後就心懷怨恨要詆毀他。
路易斯史特勞斯設計誣陷奧本海默
路易斯史特勞斯在美國歷史上是爭議的人物,也是奧本海默事件的誣陷者,他不滿奧本海默對氫彈的看法,甚至在國會面前對他的羞辱(電影有將這幾幕列為路易斯史特勞斯對奧本海默生恨的主因)。
當二戰結束後,美國進到麥卡錫主義年代(可說是美國白色恐怖時代,1950~1954年間迫害最甚),路易斯史特勞斯以奧本海默過往曾有與共產人士的往來互動,設計陷害奧本海默為蘇聯共諜,讓奧本海默失去安全許可證,迫使他的研究生涯結束,蒙受背叛國家的羞辱。
相關二戰、麥卡錫主義背景可參考:
在正史中,1961年甘迺迪就任總統,在1963年遇刺身亡,向奧本海默頒發恩里科費米獎,有為他平反的象徵意義。不過奧本海默在當年原子能委員會的秘密聽證會,蒙受的不白之冤,直到2014年,美國才將塵封60年的秘密聽證會資料和檔案解密,才真正證明奧本海默不是間諜,也非共產黨人士,忠貞愛護著國家,真正為他平反。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受到這起政治事件影響,等於被剝奪了權力,之後遊歷各國、演講,1967年因病離世,享年62歲。
奧本海默自認成了死神的內疚
電影在奧本海默與佛蘿倫絲普伊飾演的瓊塔特洛克一場床戲中,拿著《薄伽梵譚》一書,點著書中一句,「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做為奧本海默一生背負著十字架,也是電影不斷讓席尼墨菲演出矛盾掙扎的奧本海默心結。
《奧本海默》電影中,當他被時代雜誌捧當英雄人物,在受杜魯門總統接見時,他說到,「總統先生,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斥他軟弱,後來奧本海默一直自責自己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罪惡感。,也因此反對製造氫彈。
1904年出生猶太人家庭的奧本海默,年輕時至歐洲留學,研習量子物理學,具有左派思想,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支援共和派組織籌款及反法西斯活動,1936年和柏克萊一名文學教授的女兒瓊塔特洛克交往,兩人政治觀點相近,分手後仍有往來,之後奧本海默結識共產黨員的柏克萊激進學生凱瑟琳普寧,即艾蜜莉布朗飾演的妻子,兩人在1940年11月結婚。
1941年二戰持續,德軍仍占優勢,當時美國仍是中立。10月9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因應德軍的武器計劃,批准研發原子彈的應急計劃,而奧本海默在受邀後加入。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投身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歐洲戰場結束,原本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敵人對象是納粹德國。後美國陸軍主導將原子彈在8月6日、9日分別於廣島和長崎引爆,在長崎遭受到轟炸後6天,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席尼墨菲精湛演出,諾蘭真實拍出視覺震撼
席尼墨菲一直是諾蘭的御用演員之一,這次終於換他當主角!為演出奧本海默,他認為自己並非要模仿勞勃奧本海默,而是要捕捉奧本海默的精髓,呈現外觀的表演與內心世界的詮釋。席尼墨菲有好幾幕深邃的眼神,讓角色充滿了靈魂感。
《奧本海默》是諾蘭繼《敦克爾克大行動》後第二部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更是他至今片長最長的一部作品,這次電影主要改編卡伊伯德和馬丁J舒爾文撰寫的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2005年出版),而片中被討論極高的「核爆」場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三位一體核試」實際發生的地方)拍攝,諾蘭求真不用特效拍攝,宣傳時,他澄清非用核彈試爆(如果真的還得了),而逼真的爆炸畫面處理是拍攝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