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幸福綠皮書》,你會想了解的5件事!
《幸福綠皮書》電影故事發生在1962年,描述牙買加裔美國鋼琴家唐薛利(馬赫夏拉阿里飾演)受經紀公司邀約,前往美國深南部的保守地區巡迴演出,他雇用了一名紐約的義大利裔保鑣東尼立普(維果莫天森飾演)作為司機,在這段危險的旅程中,兩人本來各有偏見,但逐漸相互了解後,發展出一段超越種族與階級藩籬的友誼。
電影是根據真人實事改編,劇本的撰寫者之一就是故事主角東尼立普的兒子尼克瓦侖加,他以父親與唐薛利的回憶(東尼與唐薛利兩人在2013年相繼離世),透過一些有趣的串連,讓父親與唐薛利的旅程,更富有戲劇性。《幸福綠皮書》在上映後,隨著口碑好評,全球票房也有超過1億美元的好成績。愛德華相當喜歡這部電影,特別整理5個電影相關的人物故事、背景等,供讀者不論觀影前後,皆可閱讀參考。
什麼是《Green Book》?
《Green Book》即「黑人司機綠皮書」,是1936年美國政府印製給黑人駕駛的旅遊指南,內容記載著全美國哪些餐廳、商店、旅館是對黑人友善的,還有哪些城鎮、區域是禁止黑人晚上外出活動的。這本冊子發行了近30多年。而電影《幸福綠皮書》即以此冊為片名命名。
吉姆克勞法的種族隔離制度
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其來有自,牽扯了殖民時代的歷史,南北戰爭後,名義上雖解放黑奴,南方依舊對黑人歧視甚深。1876年,美國南部各州及邊境各州就制定了吉姆克勞法,針對有色人種,特是非洲裔美國人,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也是「黑人司機綠皮書」在1936年印製的一個時空環境)
1945年後,非洲裔美國人的民權意識抬頭,開始抵制這個歧視的法律,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1964年民權法案》及《1965年投票權法案》,禁止法律上訂定任何形式的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吉姆克勞法才走入歷史,但這止於「法律」層面上,即使至今,美國社會仍充斥著種族歧視問題。
唐薛利的音樂傳奇
唐薛利(生於1927年) 在60年代是世界知名的黑人爵士鋼琴家,他2歲學琴,18歲已是成名的鋼琴演奏家,原本在古典樂領域嶄露才華,但因「有色人種」的偏見,許多正式音樂廳並不太接受他的演出,在製作人建議下,轉戰爵士樂領域。
但唐薛利的個性,就如電影刻畫般,他是相當拘謹重禮術的人,很難接受流行爵士樂比較輕浮的地方,於是將古典樂融合流行爵士樂,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
大嘴東尼的驚人食量
《幸福綠皮書》大嘴東尼很愛吃東西,食量極大,劇中為了生計,挑戰熱狗大賽,是真實的,他一共吃下25條熱狗。據尼克瓦侖加表示,父親與唐薛利這段演出的旅程,其實待在深南部的時間更長,巡迴了一年半的時間,電影是為了情節處理,濃縮為2個月的時間。至於電影為何遲至2018年底上映,確實與唐薛利的事有關(劇中有一段暗示他的性取向),唐薛利交待尼克瓦侖加,需等到他與東尼過世後才可拍攝此故事。
相信嗎?《幸福綠皮書》導演是法拉利
《幸福綠皮書》的導演是彼得法拉利,或許有些人對他的名字陌生,但如果提起《阿呆與阿瓜》、《哈啦瑪莉》及《阿呆與阿瓜:賤招拆招》這幾部比較低俗的喜劇電影,你就會對他有印象,他和弟弟巴伯法拉利,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法拉利兄弟」。
這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出自過往拍低俗喜劇的導演之手,或許有些人不太認同,但撇開他過往一些負面行為,單看《幸福綠皮書》,這部作品應是他生涯的代表作。電影在第76屆金球獎得到最佳音樂喜劇影片的肯定,而在第91屆奧斯卡也入圍了最佳影片。如對《幸福綠皮書》電影有興趣,可繼續閱讀:【影評】《幸福綠皮書》:超越種族與階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