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片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影評|印度父女真實故事改編,金牌夢想翻轉女性命運的感動電影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影評|印度父女真實故事改編,金牌夢想翻轉女性命運的感動電影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改編自印度傳奇角力選手瑪哈維亞的感人故事,有父女親情、運動熱血、國家榮譽及女力覺醒的鼓舞。在看電影前,如果看到「摔跤」(摔角)兩字會聯想到什麼?是像WWE職業摔角聯盟John Cena那樣的比賽嗎?還是歌星伍佰瘋迷武藤敬司的日本職業摔角?不過《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電影中演出的可不是娛樂摔角,而是真實的運動賽事,正規名稱叫「角力」的比賽,所以千萬別誤會劇中的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芭碧塔打的是女子職業摔角的那種運動,而是國際式角力的運動競技。

閱讀全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影評|印度父女真實故事改編,金牌夢想翻轉女性命運的感動電影

《神奇大隊長》影評|理想教育與現實衝突的烏托邦思辨,維果莫天森詮釋父愛與自由哲學

《神奇大隊長》影評|理想教育與現實衝突的烏托邦思辨,維果莫天森詮釋父愛與自由哲學

《神奇大隊長》(Captain Fantastic)是一部充滿烏托邦教育理想的電影,但劇情也有反思,如果孩子從山林重返現實的社會,又該何去何從?維果莫天森飾演的班是全能的老爸,幾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全才,他與妻子萊斯利兩人痛恨物質的資本主義,帶6個孩子在森林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閱讀全文《神奇大隊長》影評|理想教育與現實衝突的烏托邦思辨,維果莫天森詮釋父愛與自由哲學

【影評】《金剛:骷髏島》:戰爭起源的寓言故事

【影評】《金剛:骷髏島》:戰爭起源的寓言故事

《金剛:骷髏島》(Kong:Skull Island)電影劇情的開場從1944年的二戰開始,接連兩架飛機墜落,分屬美、日二邊陣營的軍人跳傘降落在南太平洋的島上,死裡逃生的兩人,因為日本軍人有武士刀,所以美國軍人一路逃跑,最後在懸崖邊兩人奮力一戰,就在奪刀扭打間,龐大的身影出現,這是金剛的登場。

閱讀全文【影評】《金剛:骷髏島》:戰爭起源的寓言故事

【影評】《漫漫回家路》:追尋人生的答案

【影評】《漫漫回家路》:追尋人生的答案

《漫漫回家路》(Lion)電影劇情改編自真實的故事《漫漫歸途》(A Long Way Home),這是一個從澳洲到印度千里尋親的故事,8900公里的旅程像是個奇蹟。不過不是每個失蹤的印度孩童像劇中薩魯這麼幸運,《漫漫回家路》電影片尾字幕指出每年都有超過8萬多名印度孩子失蹤……,這些孩子也需要奇蹟。

閱讀全文【影評】《漫漫回家路》:追尋人生的答案

【影評】《羅根》:撕不掉的標誌

【影評】《羅根》:撕不掉的標誌

《羅根》(Logan)不像過去以往「X戰警系列電影」般,強調著科幻元素及超級英雄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人性情感的西部牛仔及公路電影風格。休傑克曼飾演的已不再是意氣風發,擁有快速癒合能力的金鋼狼,而是一個落魄晚年,一心想等死,趕快結束生命的金鋼狼;而派崔克史都華飾演的 X教授,一樣不再是強大心靈能力的主宰者,而是飽受腦部神經病變的遲暮之年。

閱讀全文【影評】《羅根》:撕不掉的標誌

《愛國者行動》影評|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真實重現,勇氣與愛化解仇恨的感動故事

《愛國者行動》影評|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真實重現,勇氣與愛化解仇恨的感動故事

擁有百年歷史的波士頓馬拉松,每年固定在美國愛國者日登場(即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而2013年這一屆無疑是波士頓馬拉松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是令波士頓人最痛心的一天。《愛國者行動》(Patriots Day)電影劇情即真實的描述2013年4月15日這一天,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

閱讀全文《愛國者行動》影評|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真實重現,勇氣與愛化解仇恨的感動故事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影評|三段式成長故事解析:母愛羈絆、同志自我追尋與孤獨人生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影評|三段式成長故事解析:母愛羈絆、同志自我追尋與孤獨人生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是一部黑人男孩成長的電影,電影分成三個篇章,從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這個故事主角夏隆,來自黑人底層的弱勢家庭,從小沒有父親、母親(娜歐蜜哈瑞絲飾演)對他疏於照顧,成天遊手好閒還染上毒癮,而夏隆因個子瘦小,孩童時就一直被同儕欺負、霸凌,電影一開場他就被一群小孩追打逃著躲到毒犯施打毒品的空屋,而帶他走出屋外的是對他未來一生影響重大的尤安(馬赫夏拉阿里飾演)。

閱讀全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影評|三段式成長故事解析:母愛羈絆、同志自我追尋與孤獨人生

《關鍵少數》影評解析|三個NASA黑人女性如何憑實力跨越種族性別歧視,改寫歷史點燃美國太空夢?

《關鍵少數》影評解析|三個NASA黑人女性如何憑實力跨越種族性別歧視,改寫歷史點燃美國太空夢?

《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用戲劇及喜劇的手法,說了三個傑出黑人女性在196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研究中心工作的故事,故事雖然不時有些看似荒謬離譜的種族歧視、隔離的情節,但改編得並不算誇張,有些情節不一定真的在她們三人身上發生,但當時1960年代,確實有這些膚色及性別的歧視存在。

閱讀全文《關鍵少數》影評解析|三個NASA黑人女性如何憑實力跨越種族性別歧視,改寫歷史點燃美國太空夢?

【影評】《異星入境》:面對生命最真實的預言

【影評】《異星入境》:面對生命最真實的預言

如果先前抱著看科幻片,或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災難片想法看《異星入境》(Arrival),很可能在開片10分鐘後就對劇情一頭霧水,然後可能也會覺得很悶,有點想睡,因為這部不是看熱鬧的電影,它確實有一點悶,電影的故事帶點哲理,但會愈看愈入味,最後結局會恍然明瞭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在電影中藏了不少語言學、溝通與預告未來的思考。

閱讀全文【影評】《異星入境》:面對生命最真實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