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片

【影評】《失蹤網紅》:腹黑心機的婊面閨蜜

【影評】《失蹤網紅》:腹黑心機的婊面閨蜜

《失蹤網紅》改編自2017年的小說《最好的朋友》,其實英文片名《A Simple Favor》與書名相同,如直譯是「一個小忙」,意指劇情故事中,時尚公關艾米莉請友人史蒂芬妮幫忙接送兒子放學,因史蒂芬妮的兒子與艾米莉的兒子都就讀同一所幼稚園,又是玩伴,所以接送事對史蒂芬妮算是順便的小事。只是從開始幫這個小忙後,兩人的關係,從看似好朋友的經營,到婊面閨蜜,暗藏腹黑心機的關係。

閱讀全文【影評】《失蹤網紅》:腹黑心機的婊面閨蜜

【影評】《勝負反手拍》:性別大戰的網球賽,勝負後有哪些意義?

【影評】《勝負反手拍》:性別大戰的網球賽,勝負後有哪些意義?

《勝負反手拍》(Battle of the Sexes)將1973年金恩夫人和鮑比里格斯,在網球場上所舉行的性別大戰改編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飾演當年的世界球后「金恩夫人」比莉珍金,多次獲得金獎入圍肯定的喜劇明星史提夫卡爾飾演昔日男網世界冠軍鮑比里格斯。她們兩人在這部電影裡演出該角色背後所承擔的壓力,演技都有極佳的發揮。電影的整體評價不差,爛番茄的新鮮度有85%。故事經過這場經典戰役,結尾更意指著這不只是一場男女性別大戰的網球賽,更是性別平權、同志平權及多元成家的期待!

閱讀全文【影評】《勝負反手拍》:性別大戰的網球賽,勝負後有哪些意義?

【影評】《你是我的勇氣》:素人英雄的真實人生,不是造神的勵志故事

【影評】《你是我的勇氣》:素人英雄的真實人生,不是造神的勵志故事

《你是我的勇氣》(Stronger)改編自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倖存者傑夫鮑曼的真實故事,傑克葛倫霍逼真的演出主角動容的勵志轉折,是傳神而不是造神的演技,電影在各大影評網的評價不差,爛番茄一度還有96%的新鮮度,不過電影票房很吊詭的是,並未如口碑般的理想,而且有點慘淡,製片成本 3000萬美元,全球票房僅有843萬美元。

閱讀全文【影評】《你是我的勇氣》:素人英雄的真實人生,不是造神的勵志故事

【影評】《私刑教育2》:追憶似水年華的流浪者之歌

【影評】《私刑教育2》:追憶似水年華的流浪者之歌

《私刑教育2》(The Equalizer 2)劇情補充了不少首集《私刑教育》主角勞勃麥考先前的特務背景,過去從事情報工作的同事關係,還有喪妻後,自我放逐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過往私刑者執行正義題材的電影,在超級英雄電影極為常見,影帝丹佐華盛頓化身劇中主角麥考,雖不是超級英雄,沒有超能力,但作戰能力與殺敵功夫一樣了得,這個角色塑造得相當鮮明,帶點強迫症的性格,規律的時間安排,有人文氣息的教育味,他的私法正義,從幫忙周遭的朋友、社區鄰居及生活小事做起,只要他們遇到不公平的人事,麥考必定站出來挺身相助。

閱讀全文【影評】《私刑教育2》:追憶似水年華的流浪者之歌

【影評】《大師兄》:比拳頭更有力量的是知識!

【影評】《大師兄》:比拳頭更有力量的是知識!

《大師兄》(Big Brother)是甄子丹成立電影公司「超級子彈」後的首部作品,已是華人動作巨星的他,開創新公司的第一部片子,應該會拍攝如《葉問》等級般的功夫動作電影,但甄子丹似乎不選這路線,而是拍攝校園題材的青春電影,極富教育勵志味,他想藉電影傳達正面的訊息,畢竟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問題。或許電影運用的一些情節及案例有些刻意,圓滿的處理問題學生,雖然有些理想化,但「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不是如此嗎?

閱讀全文【影評】《大師兄》:比拳頭更有力量的是知識!

【影評】《逃出亞馬遜》:想感受人生,非要去叢林冒險?

【影評】《逃出亞馬遜》:想感受人生,非要去叢林冒險?

《逃出亞馬遜》(Jungle)是真實改編自冒險家尤奚金柏格受困在亞馬遜叢林三週的自傳故事,尤奚是以色列人,1981年海軍退伍後,決定展開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踏上大自然的冒險旅程,結果與同伴勇闖亞馬遜叢林而失散,在沒有地圖、工具下,獨自一人在叢林求生,直到被救難隊發現才得已離開叢林,並在醫院休養達三個月才康復。意外生存下來的尤奚,之後便致力在生態保育和搶救雨林的工作上,他成了環保人士,也因有野地求生的冒險經驗,也成了勵志演說家,而這次電影《逃出亞馬遜》由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飾演他本人,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拍片的過程,也宛如一場叢林冒險。

閱讀全文【影評】《逃出亞馬遜》:想感受人生,非要去叢林冒險?

【影評】《霧中的女孩》:一團「謎」霧,到底誰才是兇手?

【影評】《霧中的女孩》:一團「謎」霧,到底誰才是兇手?

《霧中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Fog)是義大利的電影,改編自同名的暢銷推理、驚悚小說,導演正是小說作者多納托卡瑞西本人,愛德華未看過這本小說,但感覺得出電影不時在犯罪者及偵探角色中,加了不少金句台詞,像「惡魔愚蠢至極的罪行就是虛榮」、「邪惡的力量是讓故事發展的動力」等,這些台詞是小說式的文字功力,不過文字究竟不同於影像,電影為了加深「謎」霧感,運用許多鋪陳的情節方向,但反而顯得有些刻意製造的故怖疑陣,而讓人誤解,如果未看到最後結局的大翻轉,甚至看完電影,相信有人仍會有點似懂非懂,到底劇中犯案的人是誰?誰才是兇手?

閱讀全文【影評】《霧中的女孩》:一團「謎」霧,到底誰才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