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高壓行動》(Beirut)從一開場1972年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時空環境設定,劇情再穿插當時的歷史事件,拍攝手法也極為寫實,劇組選在摩洛哥西北邊的丹吉爾市取景,異國風情的色調,看完你可能真會以為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實則不然,電影裡的人物及故事,全是虛構,只有劇中「以巴衝突」的背景是真的。

看《高壓行動》這部電影,愛德華建議可以先具備一些歷史知識,了解當時的時空環境,如此更能理解劇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色列及美國國務院三方的政治角力關係。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先從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造成驚悚的「慕尼黑慘案」談起。1972年9月5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激進一派「黑色九月」,襲擊以色列奧運代表團,結果包括教練及選手11人,全遭殺害。這起事件,本來就有千年舊恨(宗教衝突、土地占領問題等)的以色列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兩方,更加水火不容。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以色列之後更祭出復仇的「天誅行動」(上帝的復仇),從1972年10月~1981年8月,以色列情報特務局(即摩薩德)暗殺參與「黑色九月」行動的幕後主使11人,史蒂芬史匹柏即曾把這段歷史,拍成《慕尼黑》(Munich,2005年),詳述這個復仇行動。而《高壓行動》則運用此時空背景,假設參與「黑色九月」的一名恐怖份子,到處逃竄,並再製造一起美國大使館的恐怖事件。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而後原本有「中東小巴黎」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在1975年,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的內戰衝突,長達15年,除了多處繁華之地變成廢墟,更造成10多萬平民死亡,近百萬人流離失所。在內戰期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也藉黎巴嫩內戰,對以色列發動襲擊。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而以色列國防軍非常強悍,1978年、1982年兩度入侵且占領黎巴嫩。《高壓行動》則藉內戰及以色列的問題,安排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想嫁禍以色列的陰謀,藉此掀起戰爭,加深劇中談判的阻礙。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巴勒斯坦地區為何至今仍衝突不斷?最重要的一個癥結就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認為這塊地,是屬於自己的領土,而目前巴勒斯坦,雖在1988年,對外自行宣布以首都耶路撒冷建國,但美國及以色列並不承認。《高壓行動》即設定這樣的衝突問題,再將美國想扮演第三方調停,鞏固自己是世界強權的野心,美國國務院一派機關算盡的政治企圖,都加入故事中。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好了,有了這些歷史知識做底,看《高壓行動》,更能感受談判人員處於高壓氛圍下的激盪,還有與中央情報局探員的配合行動,及搶救人質的緊張過程。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高壓行動》一開始帶出主角的過往,1972年在貝魯特擔任美國大使館外交官的梅森(喬漢姆飾演),他和太太好心收留了一個13歲的孤兒卡林,怎料這卡林的哥哥阿布拉賈爾是曾參與「黑色九月」行動的兇手,原本在大使館舉辦一場歡樂的派對,結果哥哥與恐怖份子殺進派對,帶走了弟弟,造成了多人傷亡的悲劇,而梅森的太太也在慘案中離世。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悲痛的梅森離開公職,回到波士頓做勞資協調的談判調解工作,因創傷,使他借酒燒愁,10年後,突然中情局設局安排他重回貝魯特,因為他的老朋友,中情局探員卡爾萊利(馬克佩雷格里諾飾演)被恐怖份子所綁架,而要梅森前來談判,卻是梅森難以面對的局,因為綁架卡爾的恐怖份子,正是10年前那個小男孩卡林(劇中卡林的一段話,說出他當恐怖份子,真是無奈又悲涼啊。

【影評】《高壓行動》:「以巴衝突」背景下的逼真劇本

當梅森斥責他原來就是恐怖份子,而卡林回答,自己是被哥哥帶走,「隔天」才變成恐怖份子),而他的哥哥突然消失,他和恐怖組織要求梅森必須找到他失蹤的哥哥,來交換卡爾。

之後大使館派卡爾的部屬珊蒂(羅莎蒙派克飾演)協助梅森進行談判及搶救人質的工作。在尋找失蹤的阿布拉賈爾,兩人逐一發現以色列高層軍方人士、美國國務院及巴勒斯坦解放陣線部長三方的政治盤算,並有貪腐的利益糾葛。《高壓行動》的敘事主要落在梅森這個角色上,他也透過這起拯救人質的事件,面對自己過去無法癒合的傷口,也在此事件後,重新找回自己。延伸閱讀:

分享本文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