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的眼淚》Netflix在2021年5月上線,10集的集數,每周六分兩集播出,最終回第10集在5月29日播出,接連幾周是台灣用戶線上看的熱門排行榜前幾名,成了防疫在家期間必追的台劇。這部台劇,整體的評價與收視成績,都有不錯表現,劇中的故事取材自台灣消防隊的真實經歷及案例,細膩刻畫出救火英雄的工作樣貌,透過消防員每次出勤的救護、救援工作,看到人性,還有社會百態。
這部以相當寫實的手法拍攝的連續劇,是台灣首部以消防員為題材的職人劇,劇情直攻問題的核心,不時以戲劇化的衝突,再放大問題,不斷考驗劇中溫昇豪、陳庭妮、林柏宏及劉冠廷,四個主要演員飾演的消防員角色,在陷入兩難的抉擇和壓力,這些問題的根由,有來自於家庭,更多來自於社會與體制的問題,愛德華下面的劇評心得內容,有不少劇透討論,如還未追劇,請自行斟酌閱讀。或先閱讀:《火神的眼淚》劇情概要及演員角色介紹
《火神的眼淚》點出自以為是的刁民文化問題
《火神的眼淚》第一集開場,就馬上點出火警現場最常發生的亂象,圍觀的民眾暴氣指揮消防員,隨意批評咆哮。在第三集結尾,一名媽媽只因小孩跌倒擦傷,就報119,甚至要求救護送醫,質疑消防員救護程序,後來上救護車,擾亂消防員開車闖紅燈,結果造成另起意外。
第五集,有民眾到消防分局要求捕蜂,經解釋不聽,怒罵米蟲等。這些行徑在劇中的描述誇張嗎?其實這樣的刁民文化在我們生活中,在不同的場所都曾發生。
最近台灣疫情升溫,全台三級警戒,但就是有人不戴口罩,還自認有理。像新聞就有民眾到銀行拒戴口罩,還嗆行員什麼是實名制;也有民眾進超商不戴口罩,怒罵、挑釁店員等行為;甚至不聽勸告,攻擊員警。這些亂象,絕大部分是民眾自以為是、不守法的無知行為所造成。
如果多數民眾能理智看待,就知是刁民無理;但如果被另外解讀,透過媒體及網路的輿論,曲解公務人員執法,刁民反被塑造成英雄,那後果就不堪想像了,像劇中結合民意代表的議員來鬧,完全助長了刁民文化。
民意代表的嘴臉,是關心還是關說?
《火神的眼淚》劇中黃迪揚飾演的議員角色,應該是追劇戲迷,最不喜歡的角色之一,尤其他唯利是圖的嘴臉,令人生厭,但這是台灣社會民代的縮影嗎?當然我們希望不是,只不過有些民代收了財團、金主的好處去喬事的新聞,不時是政治醜聞事件,讓一般人記憶深刻。
民主政治的可貴是有民意基礎,選出的民意代表為民眾監督政府,但民意代表的空間有多少?民意代表有權關心事務,但關心和關說的尺度,如何依法?相信不少公務員的困擾,最怕民代私下請託處理事務。可是民意代表有選民的支持、背後金主的壓力,能不盡力去喬事嗎?但像劇中最糟濫用民意陳情的惡例,即是酒店娛樂城經理屢次不過的消防安檢,找議員來威脅消防員,還有孫董鑽法律漏洞,結果釀成娛樂城大火的不幸。
體制的規定,S.O.P的管理,到底對還是錯?
標準作業程序(S.O.P)是規範工作的方法,也是政府、企業落實各項事務執行的處理流程與經營圭臬。《火神的眼淚》在第3、4集,接連兩集挑出消防員面對S.O.P的規定,所處的兩難,「破門與不破門」的問題抉擇,結果破門,門壞了還要倒楣賠償。可是在救火、搶救任務時,這些面臨情理與工作上衝突的地方,消防員到底該如何做事?
回到這個問題,錯不在S.O.P的管理方式,而是S.O.P究竟是如何制定,甚至體制是否因時制宜調整,並且如何能落實管理,保護到第一線工作人員的權益。就像劇中,消防員破門,結果造成民眾財損,還得自掏腰包。但晚不破門,就有民眾提告。至於公務部門的上級,做了什麼?S.O.P大都由高層制定,高層遇事該擔負責任,還是把責任推給下屬?S.O.P的制定需要經常修正?還是一成不變嗎?愛德華覺得重點規則,必定不能隨意更動,但案例的修正是需要因應調整。回到主事者,究竟有無擔當責任,遠比遇事出錯推責來得重要。相信不少人在職場工作,最氣的就是老闆和主管遇事卸責,自行挑S.O.P有利的地方來要求。
家庭的情緒勒索是難解的壓力源
《火神的眼淚》有不少配角故事,穿插著家庭問題,有來自於父母,對下一代的期待壓力而造成遺憾。劇中4個主角,也有背後面臨的家庭問題,這些都是家庭中,家人的情緒勒索困擾。其中邱漢成、徐子伶及張志遠都有不小的親情壓力。邱漢成的妻子一直反對他的工作;張志遠的父母希望他走音樂的路,原本工作負荷不小的消防員,還得面臨來自家庭的壓力。
如果是夫妻,工作該為哪一方著想?這是邱漢成面臨的問題,妻子該無怨支持他的工作?還是漢成該聽從妻子的建議,為家庭、孩子著想。到底該站在誰的立場,看待消防員的工作?溝通是唯一的方法,但要雙方要能彼此諒解,不是容易的事,必須有一方能體諒。
每個行業工作的專業都該被重視
《火神的眼淚》以消防員的工作為例,劇中多次描述消防員的專業,不被尊重的情節,不管是民眾的批評、議員的施壓,高層的卸責等。而每個工作都有其價值,工作上的專業,都必須被重視。
尤其是消防員是攸關人命的工作,但往往來自基層的聲音會被忽略,劇中消防員需要的是「防護衣」、「無線電」及「心理諮商」等,而外界即使捐贈也想以被看到的救護車為主,甚至政治首長,也只想以被看到的政績為主,消防員真正的需要和心聲未被聽見。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