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聽見臺灣》是導演崔永徽所執導的音樂紀錄電影,劇情拍攝的是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交響樂,深入臺灣風土人文,採擷臺灣傳統民歌丶南管丶北管丶歌仔戲及原住民音樂,譜出最美的音緣樂章,還有他精彩的人生故事與智慧。〈臺灣音畫〉有八個樂章,如果喜歡國樂、交響樂或古典音樂的樂迷,應該耳熟能詳,臺灣交響樂團也不時會在臺灣各地演出,這個樂章可以說是「臺灣」一個交響音樂的符號。

如果頭一次接觸〈臺灣音畫〉的影迷,聽見熟悉的臺灣歌謠,〈天黑黑〉、〈思想起〉等,以現代古典音樂的方式表現,一定會感到驚嘆。如果先前不知道創作編曲者鮑元愷的背景,《聽見臺灣》這部具有人文質感的紀錄電影,正好可以帶你認識這個來自中國音樂大師的精彩故事。如果你喜歡古典音樂或是音樂創作,這部電影也相當適合你觀賞,因為你可以感受到一個創作者對土地的熱情,不管他是不是在地出生的人。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音樂大師鮑元愷,「比臺灣人還臺灣」的愛臺灣

1944年生於北京的鮑元愷,在47歲時,創作《炎黃風情:中國民歌24首管弦樂》成名國際,將中國交響樂的創作,推上世界舞臺,1994年受邀來臺訪問,從此與臺灣結下音緣。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在《聽見臺灣》裡,大師娓娓道來自己在27年前與臺灣相遇的經過,從此愛上這寶島的點滴,臺灣人的熱情與文化的傳承包容,深深打動了他,而後在接受台灣音樂家陳澄雄的邀約,將原本創作補充《炎黃風情》的構想,重新改編結合,為了創作〈臺灣音畫〉,能表現臺灣的鄉土鄉音,鮑元愷歷時12年,在臺期間,蒐集數百首民間歌謠和音樂,包含南北管、歌仔戲、布袋戲、原住民歌謠等,尤其原住民歌謠更是難以可貴,在影片中,可看到他如何與原住民朋友、孩子互動,收錄來自原住民的天籟。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樂評家盛讚鮑元愷,「他比臺灣人還臺灣」。鮑元愷是一位純樸的長者,聽他一字一句踏實的說話方式,十足有親和力。《聽見臺灣》電影開場不久,就紀錄著幾年前,他到鹿港,找當地老師傅,請教南北管戲曲,順道在當地盛名的「阿振肉包」買包子,結果老闆鄭永豐與他聊著,聊出了名堂,鄭永豐是鮑元愷的樂迷,喜好古典樂(「阿振肉包」是不拆不扣的人文肉包),從柴可夫斯基的〈行板如歌〉,聊到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真是音樂人才聊得起來),而後居然相認,老闆從屋裡拿出鮑元愷的音樂CD,請他簽名。這樣的他鄉遇知音的情節,實在有趣。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聽見臺灣》不是枯燥的人文紀錄片,有劇情也有臺灣八景的精彩畫面!

〈臺灣音畫〉有八個樂章,分別是〈玉山日出〉、〈安平懷古〉、〈宜蘭童謠〉、〈恒春鄉愁〉、〈泰雅情歌〉、〈鹿港廟會〉、〈龍山晚鐘〉及〈達邦節日〉等,《聽見臺灣》裡有〈臺灣音畫〉臺灣八景的畫面,連結主人翁鮑元愷的創作故事與人生,也有一些現場演奏版的呈現,甚至有排練前的花絮彩蛋,呈現鮑元愷獨特的音感能力與表演的團員們溝通,如何表現更貼近民風的情感,影片有如一場音樂的饗宴。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聽見臺灣》前段是敘述完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故事,接著是來到鮑元愷在中國的生活。如果相較〈臺灣音畫〉的創作故事,愛德華對鮑元愷的人生故事,更感到興趣。他聊到自己家裡的過往,父母的遭遇,而後自己歷經文革,但仍未阻礙他對音樂的學習與熱愛。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他有音樂的天賦,電影中自述中學時期,能夠很快記得音樂、曲目,有不錯的音感,因此家裡為他報考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結果他的天賦被當時面試的老師發覺,奇蹟考取了插班生,而後一路受到名師的栽培(鮑元愷可以如數家珍,說出過往教過他的恩師名,感念當時老師的教導,言語中,看得出老師對他的影響深遠)。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鮑元愷對音樂的創作,同於藝術的創作,與電影中畫家的思辨,點出創作者應有的初衷;而他的學習,更是活到老,學到老,對東方與西方的文物,兼容並蓄的吸收養分,這是認真對待生命的一種務實態度,令人欽佩。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看《聽見臺灣》聽音樂,也能體會大師的智慧人生

「臺灣把我重新焠了一遍火」,鮑元愷覺得在臺灣的那些年,打通了他創作的血脈,說來應也不誇張,因為一個好的創作者,本來就離不開土地與人文的思考,懂得萃取文化的菁華,才能創作出歷久彌新的佳作。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2020年到2021年,世界歷經新冠疫情,一年多的時間,人與人的距離更遠了。全球各地接連出現政局動盪、種族問題、貿易糾紛等,臺灣與中國兩岸的關係也不平,或許有人會聯想《聽見臺灣》吹的是中國風?還是台灣風?但真的不要以政治的角度來看藝術,甚至太專注這個角度來看待這部電影的政治立場問題,因為政治正確與不正確的內容,每個創作者都有自由表達的意念,而每個觀影者也各有自己的看待,你不一定要認同,但也不要直接下意識認為這部電影有政治傳達的動機,否則只會讓自己接觸的世界,吸收知識變得狹窄。愛德華建議看這部電影,可以帶著想了解創作者的想法,還有可以看到一個大師處世的智慧人生角度,相信觀影後會有一些收獲。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如果〈臺灣音畫〉是為一種政治目的或者是種政治宣傳而創作,那為什麼到現在臺灣各地的交響樂團,不時還會列在對外表演的曲目之一?音樂是政治運用的工具之一,但音樂也是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與隔閡,甚至超越政治的,好的音樂,自然留存傳頌。電影中,鮑元愷提到的民族元素,是未來創作的一個主流,是大師的智慧之言,可以做為一種思考,做為臺灣人,我們自己可以去想,本來每個民族各有自己的特色,臺灣特有的海島文化,更應有廣納百川的雅量。

【影評】《聽見臺灣》:音樂大師鮑元愷,創作臺灣音畫的聲情紀錄!

導演崔永徽費時8年,拍攝《聽見臺灣》,她的首部劇情長片《只有大海知道》是溫馨的家庭電影,《聽見臺灣》雖是紀錄片,以人為主的故事,仍然有著溫暖生命的價值,電影也剛獲選《第45屆香港電影節》,其中一部國際首映電影。相信這部紀錄片,未來也適合做為藝術人文及音樂欣賞的入門媒介,帶人輕鬆走入交響樂的世界。

回想電影一開場,鮑元愷以拍掌在試演奏廳的回音,電影最後,他以鼓掌謝謝台上演奏曲目的學生。鮑元愷的人生,值得喝采。除此也給國片《聽見臺灣》,一個鼓掌,讓我們聽見另一個臺灣聲音的角度,感受臺灣之美。

分享本文
愛德華

愛德華

愛德華,電影部落客、影評人及專欄作家。2016年7月成立「愛德華FUN電影」網站,分享電影的所見所聞,也有部分生活記事等。曾獲台灣指標性部落客大獎,痞客邦社群金點賞的肯定。
「愛德華FUN電影」是優質的電影評論、視聽娛樂網站。如欲與愛德華合作、邀約,請聯絡:[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