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末日激戰》:美國是守護世界和平?還是戰爭製造者?
《末日激戰》(Outside the Wire)這部動作科幻電影,劇情的時間設定在不久後的將來戰爭,角色有著仿生人、機器人等未來士兵設定,雖然以新「美國隊長」安東尼麥基領銜主演,有不少動作場面,只可惜整體故事內容略顯雜亂,角色的感情線轉折過大,沒有太合理塑造,加上要探討的戰爭問題,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太深入的思考,以致電影評價並不太好看。
在IMDb影評網上,僅得到5.4的低分;爛蕃茄網站,則是有點難堪的34%新鮮度,完全是被砸派的負評。愛德華覺得《末日激戰》電影,如能設定在細膩些,故事不要拉太多線,或是故作反派人物的虛線引導,也許劇情就會比較緊湊。這部電影雖然評價不高,不過在2021年1月15日Netflix線上發行後,仍然成了當周熱門電影的推薦。
《末日激戰》電影一開場,很快用文字交待故事是發生在不久後的戰爭背景,地點在東歐,美國派遣美軍負責維護當地和平。接著畫面已是未來戰爭的模式,機器人擔任開路先鋒,在這次烏克蘭行動中,美軍遭遇俄羅斯扶植的一個名為Krasnys的反叛組織攻擊,無人機駕駛員哈普(達姆森伊卓瑞斯飾演)違反上級命令,在關鍵時刻,選擇犧牲在戰地來不及撤離的兩名美軍弟兄生命,炸毀反叛軍的導彈發射器,自覺救了部隊其他三十八人的性命。
而從一開始故事對戰爭問題的思考,有帶到究竟戰爭是否應犧牲少數,換得其他人的安全爭論,不斷提到「連帶傷害」一語,意思是只要能完成任務,該犧牲的就死不足惜,只是這次任務中的連帶傷害,多少帶出戰爭的殘酷與選擇。
而感受戰爭無情的故事主角就落在哈普,後來他未受軍事法庭的刑責審判,而是被調到前線與里歐(安東尼麥基飾演)執行祕密的行動,他們要找到線人,找出Krasnys首領科沃的下落,阻止他拿到核武及密碼,攻擊美國。而後找到線人蘇菲亞(艾蜜莉碧崔飾演),她是孤兒院院長,其實是軍火商,也是民兵組織的領導。
就在孤兒院場景,蘇菲亞與哈普的對話,點出當時他發射飛彈攻擊,並非只有死了他的兩名美軍同袍,而是炸死更多當時居住在烏克蘭的人民,這孤兒院裡有不少孩子,即是在那場攻擊行動中,失去雙親的孤兒。這一段算是為劇中後來的劇情轉折,做為一些情緒思考的鋪陳。
如果撇開故事中部局的虛線Krasnys首領科沃,雖然他最後現身,並且欲拉攏擁有自我意識,早已預謀反叛美國的仿生人里歐,但這條線只是故意引導觀眾,其實真正反轉成反派角色的是里歐。
但里歐為何反叛,為何願意與蘇菲亞聯手合作?如何自我意識到東歐戰火的製造者,並非Krasnys組織,而是創造他的美國?電影裡的解釋並不明顯,只能從他對哈普在無人機攻擊事件的風波選擇上,看出他極端的一面。他想以核武攻擊美國本土,犧牲百萬人的性命,換取世界億萬人的和平。
《末日激戰》結局,是忠於美國的哈普與反叛美國的仿生人里歐,兩種意識對決。哈普的行動,並未為對美國是守護世界和平?還是戰爭製造者?這個問題的答案做出解答,他只是出於自己身為美國人該有的正義反擊,在情理上,美國有他的親人與弟兄,他必須挺身而出,同時他認為里歐會演變成如此無法可管,自己是元兇之一,因為當初誤信里歐,而拔掉追蹤器,才導致行動失控。
而美國究竟是世界和平的守護者,還是最大威脅?這個答案很耐人尋味。過去蓋洛普民調(2013年)曾調查,結果大多數的國家認為,美國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脅。強大的美國,每每以世界和平維護者的形象,打擊恐怖主義,主導戰亂、分割的國家,但在受害的國家裡,其人民的思考或許如蘇菲亞一樣,認為美國才是戰爭的始作俑者。當美國塑造自己的英雄主義高張,並非全然是好事,反而亦可能加深惡化受侵害國家的關係。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