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是近幾十年才有的名稱,這個日子是在美國感恩節(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之後的星期五,而這天並非正式的節日,但已成為「黑色購物節」,是美國商家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日子之一。每年的11月到12月,在聖誕節前夕,是美國傳統的零售旺季,而「黑色星期五」這天,也成了美國人習慣在感恩節後大採購消費的首日,商場的員工會以「黑色星期五」的名稱,自嘲自己工作的忙碌。
可能有人會以為「13號星期五」與「黑色星期五」有關,事實上,兩個起源是不相關的。「13號星期五」有一說法源於《聖經》最後的晚餐,相傳耶穌遭門徒加略人猶大出賣遭逮捕即是星期五,而猶大是最後的晚餐第13位客人。另外在西方文化中,認為「13號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十三號星期五」與「黑色星期五」常被混為一談,或許與電影亦些關係。
《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電影,是美國在1980年上映的一部知名低成本的恐怖片,而後到1993年間,共有9部系列電影。2001年開始到2009年間,又有3部。這12部電影,雖然愈到後來,評價愈差,但仍有不錯的票房,系列電影最知名的殺人魔就是面具傑森魔(傑森沃爾希斯)。
2003年傑森魔這個恐怖角色,還與「半夜鬼上床系列電影」系列電影恐怖角色佛萊迪克魯格,跨界合作《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Freddy vs. Jason)。
2009年則是有《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即《十三號星期五》系列電影的重啟。也因片名的譯名,讓人有了混淆,誤以為「十三號星期五」就是「黑色星期五」。
其實會感恩節之後的星期五,加上「黑色」的原因,是因為不少商家在記帳時,以紅色墨水代表赤字,黑色墨水代表盈利,所以「黑色」並非負面的意思。不過近年亦有些商家為避免「黑色」引起的負面聯想,而以美元鈔票綠色的象徵,稱之為「綠色星期五」。至於在台灣,「黑色星期五」的採購日,衍伸為「黑色購物節」促銷,是2017年開始,由好市多(Costco)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