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結局解析:被害者為何選擇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誰是被害者》結局,在第七集末已醞釀全劇的高潮,父女的情感戲,還有連環自殺案的最後結果。就在曉孟(李沐飾演)跳下懸崖前,患有亞斯伯格症,不擅表達情感的父親方毅任(張孝全飾演),對著女兒懺悔,有些無助地說,「自己很努力,但不知道要怎麼讓你們快樂,以為離開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想挽回死意堅定的曉孟,但曉孟仍認為父親在乎的是工作,自己從未在父親的生命中,仰後一跳,而方毅任也立刻撲前,兩人一墜成謎。
第八集完結篇的劇情,一開始是周洋(尹昭德飾演)與李雅均(林心如飾演)在安光護理之家相遇的故事,這一段情節著墨李雅均是印尼移工,嫁到台灣,被前夫家暴的背景,她是底層的弱勢,在周洋的鼓勵下,自我意識愈來愈強烈,認為貫徹周洋的理念,讓死有價值。之後劇情也開始解答,她如何洗腦曉孟,計劃這連環的自殺命案。
方毅任與曉孟的父女情,劇情安排給了挽回的機會。因為方毅任救了曉孟,也為後續徐海茵(許瑋甯飾演)與李雅均在生命價值認定的論戰,活著與死亡兩種觀點的主張交叉對話鋪陳,明白地說出《誰是被害者》這齣劇,仍抱持正面思維的答案,雖然劇中提出另一種聲音,但值得省思。
如果曉孟墜崖死亡,那等於遺願命案成局,也等於李雅均認定的價值觀是成功的,卻帶給警方與想挽回機會的方毅任,成了無情的絕望,那之後的循環會是報復嗎?方毅任與女兒在看守所的對話,可說是死亡與活著觀點的第一道陳述。
曉孟說著這些被害者為何選擇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被看見」、「榮耀」、「贖罪」、「伸張正義」等;方毅任回應女兒說,「被害者都期待加害者的同理心」,「我們都害怕不被理解的死,我們都期待被理解」,「我想拉妳一把,妳還活著我們還有機會。」
一直無法諒解父親拋棄的曉孟,在父親泣淚過錯下,如數家珍的從曉孟2002年出生的事件,一一說出,證明自己一直在意她,這裡曉孟的情感也出現了轉圜。
其實,這些被害者死意堅定,生前一直未得到被理解的愛。最具轉折的角色是劉光勇(夏靖庭飾演),死了三次,在第一次死裡被救活,他感受到妻子(季芹飾演)的呼喚,妻子的幾段戲在劇中,是重要的戲,代表著被害者需要被理解,需要被愛去包容與感染。所以劉光勇感受到時,當李雅均前來注射吩坦尼藥物,他露出並不想死的表情,他想活下去。
趙承寬(王識賢飾演)隊長的這條線是完結遺願命案的偵破,突破李雅均想散布遺言視頻,讓曉孟頂罪的企圖,而且她是殺了劉光勇的兇手。這條線的收尾,否定李雅均自以為合理的思考和手段,雖然她的論點值得省思,但這樣侵犯生命的行為並不是對的,而且接近瘋狂。
最後李雅均與徐海茵就生死價值的論辨,是《誰是被害者》全劇兩種聲音的劇烈碰撞,愛德華不覺得傳達生命思考的價值是種教條,戲劇本身仍帶有教育的必要性,如果劇組選擇了死亡的價值,雖然亦有其底層反撲、抗議的道理,在藝術成分上或許加分,但對社會大眾可能會有另一種負面情緒的思考。
李雅均堅定人有自殺的權利,認為自殺、犧牲可以創造出價值,改變世界,但徐海茵從小經歷父親帶著全家人自殺,而自己逃過死亡,從小在死亡的陰影成長體悟,「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的道理,她無法認同李雅均認為死亡需要勇氣,透過死亡來改變的論點。
徐海茵以採訪被害者周邊親人為例,告訴李雅均,如果這些被害者還活著,「活下去,想盡辦法地活下去 」,「活下去才有力量,活下去才有改變、才有希望!」,更以自己為例,自殺的父親,如果還活著,就能看到自己長成什麼樣子的大人,而相對李雅均最重要的人周洋,如果還活著,李雅均也不會變成現在獄中的樣子。
《誰是被害者》結尾,兩年後,方毅任在獄所前,等著要出獄的曉孟,天空下著大雨,曉孟從獄中拿雨傘走出,遞給了在淋雨等待的父親。兩人接著共撐一把傘走著,傘有著包容的象徵,父女兩人撐傘,雖然並無言語,但也代表著曉孟已原諒了父親,兩人的情感也開始有了彼此關懷的交集,廣義地來看,似乎也暗喻著社會即使是存在兩種對立的聲音,如果能相互理解,才能撐傘走在一起。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