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機密》(Official Secrets)電影故事改編自英國國家通訊情報局中文翻譯員凱薩琳甘恩的真人真事,劇情架構主要以她工作生涯出版的書籍《The Spy Who Tried to Stop a War》為藍本。《瞞天機密》電影時間背景為2003年當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是否對伊拉克動武的第二輪投票表決前夕,凱薩琳甘恩將一份官方機密郵件透露給英國媒體刊出,揭發美國國安局為發動伊拉克戰爭,串通英國政府,企圖影響聯合國安理會表決結果的祕密情事,隨後英國當局查明洩密事件是凱瑟琳所為,將其逮捕拘留。
電影由《天眼行動》導演蓋文胡德所執導,製作團隊則是曾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驚爆焦點》,共同打造這部政治劇情片。主要演員由綺拉奈特莉飾演凱薩琳甘恩,馬修古迪飾演記者彼得博蒙特,雷夫范恩斯飾演為其辯護的律師班艾默松。接著愛德華提供凱薩琳甘恩的相關背景,整起事件的始末,以及《瞞天機密》電影如何進行改編,供你觀影前後,皆可閱讀參考。
《瞞天機密》主角本尊凱薩琳甘恩出生在台灣
凱薩琳甘恩(Katharine Gun)1975年出生在台灣,她的父母是英國人,父親曾在東海大學外文系任教,而她從小就讀台中馬禮遜美國學校,一直到高中畢業才回到英國。到了英國杜倫大學,除了再修習本來就會的中文,也研修日文,所以她有極佳的中英文能力。大學畢業後,她到了英國國家通訊情報局(GCHQ)擔任翻譯工作,工作性質也算是廣義的情報人員。
洩密事件的始末
2003年1月31日,凱瑟琳看到一封標註極機密的電子郵件,郵件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局區域目標部門的負責人,內容是要求英國協助竊聽聯合國安全會的成員國家,監控安全會成員國對伊拉克問題投票的意向動態。其中提醒更要留意安哥拉、智利、喀麥隆及保加利亞這些搖擺國。
由於這份機密的電子郵件內容涉及非法行動,同時也違反規範全球外交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凱薩琳甘恩當下並未直接呈給長官,經過假日思考後,她不恥兩國政府的行為,也想阻止可能會發生的伊拉克戰爭,決定將訊息透露給自己相識的記者朋友。
2003年3月2日,《觀察家報》頭版獨家揭露了這份祕密郵件,報導震驚全球,影響不少國家質疑美國政府的間諜行動,後來也促使墨西哥和智利等國外交官不支持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攻打伊拉克的主張。
報導事件發生後,3月5日凱瑟琳向上司承認自己洩密,隨後遭到逮捕拘留,並被政府檢察機關指控違反《國家機密法》的叛國罪。3月20日,美國不顧聯合會安理會是否授權,與英國結合多國聯軍,攻打伊拉克,消滅海珊政權。雖然事件被揭密了,但仍無法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
2004年2月,凱瑟琳的叛國罪案子開庭,英國國內不少團體為她抗議奔走,檢查機關擔心引發更多反戰聲浪,在開庭不到半小時,即撤銷告訴,凱瑟琳也被釋放。
《瞞天機密》電影如何改編?
《瞞天機密》劇組主要以主人翁凱薩琳在這起事件一整年的生活,做為兩小時電影的主要故事時間。而導演蓋文胡德認為最困難改編的地方,即在凱薩琳確定被起訴、到後來真正進入法庭受審的過程。因為這起案件,起訴的政府官方拒絕提供證據,草草在半小時內撤案,全案並未進入真正的審理階段。
電影改編要忠於真實事件,不能以過於戲劇性的結局呈現,令他與編劇相當苦惱。電影除了這起事件的完整描述外,更關注在凱薩琳職業道德的拉扯與內心掙扎,還有新聞倫理的思考上。
事件對凱瑟琳後來生活的影響
這起事件發生後,凱瑟琳幾乎生活被孤立,因為她的朋友及過去的同事擔心被情報機構監聽,不敢與她聯絡,同時她的丈夫是土耳其人,在自己的案件遭到起訴時,她也要爭取先生在英國的居住權。
當2004年2月審判結束後,凱瑟琳失去原來的工作,為經濟奔波,後來與先生移居到土耳其,並育有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