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意外》:慈悲的寬恕,為仇恨解脫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是金獎編劇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作品,雖然帶點黑色喜劇的詼諧,但故事深入有省思,三塊廣告看板引發的衝突糾葛,每個重要角色背後都有沉重的過往,沒有人是壞心腸的壞人,但想做好人也不容易。《意外》電影最後採開放性結局,已暗示角色可能轉變的弦外之音,因為他們經歷了憤怒招致一連串的仇恨對立過程,唯有接受已逝的過往,放下憤怒,才能停止仇恨的循環。
「寬恕,才能化解憤怒引爆的仇恨」,這道理許多人知,但真的不易做到,尤其經歷生命中,重要親人慘遭不義而離去的悲傷,「報仇找兇手」、「尋求正義公理」來為死者還冤,會是在世者想要宣洩悲痛情緒的出口,《意外》電影中,失去女兒的母親蜜兒芮德(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演),即是如此反應。
《意外》電影的故事裡,蜜兒芮德因女兒遭姦殺焚屍,案發七個多月後,執法辦案的警方仍一無所獲,她受不了正義無法伸張,於是她在密蘇里州的小鎮外,租了三塊廣告看板,並直接下標語,痛斥警方無能及嘲諷當地警長威廉威洛比〈伍迪哈里遜飾演〉。
而蜜兒芮德心中不平的憤怒舉動,一連串引發小鎮住民的仇恨對立,威廉的手下警員狄克森〈山姆洛克威爾飾演〉不滿而報復,結果女兒命案真相仍未有進展,反而自己的行為惹出更多的風波。
如果蜜兒芮德不這樣做?難道苦往肚裡吞,女兒含冤而死?蜜兒芮德的行為是一種對司法無能的控訴與自立救濟,但警長威廉威洛比真的不想辦案嗎?威廉威洛比是受小鎮愛戴的警長,又因罹患胰臟癌末期,鎮上大多數居民並未同情蜜兒芮德的處境,反而力挺威廉威洛比的名聲。
而警員狄克森〈山姆洛克威爾飾演〉因父親早逝,獨自照顧母親,個性衝動火爆,自卑卻帶些對人歧視的自傲心理,為幫威廉威洛比出氣,於是以暴制暴,找廣告商麻煩、找蜜兒芮德的朋友下手,結果原本要查案的焦點全模糊了。
在被憤怒情緒引發仇恨對立籠罩的小鎮裡,警長威廉威洛比雖也是被牽連的當事人,但他是唯一能抽離情緒,面對自己的名聲被侮,寬怒看待整起事件的人。他略帶江湖味的領導,照顧警局弟兄,對小鎮的治安管理,採以和為貴的方式,勤於溝通排解,在自己感到病痛拖累家人,決定拔槍自戕,他的離開,給陷入此事件,憤怒已近失控的蜜兒芮德及狄克森各一封信。
對蜜兒芮德來說,威廉威洛比用後續的行動,包括支付廣告費讓三塊看板延續刊登,讓蜜兒芮德覺得有被同理,他知道三塊看板是蜜兒芮德對女兒案情的寄託,憤怒情緒宣洩的地方,但也告訴蜜兒芮德,警方有時在辦案時的無奈,並非不盡力破案,而是案情有時陷入膠著,有時可能得幾年後,在獄中因其他案的清查,而意外再有機會偵破。
蜜兒芮德是相當強悍的母親,縱使因前夫家暴而使孩子單親,常與女兒爆粗口,但仍是一位想要盡責的母親,在女兒遭遇悲慘的不幸,她不顧前夫(約翰霍克斯飾演)、兒子(盧卡斯海吉斯飾演)的反對,做她認為該為女兒盡力的事。只是她為逼迫警方快速辦案,把警方當成敵人的怒火漸漸失序。當威廉威洛比的信,同理她破碎的心,以及她在飯局中,歧視愛慕她的侏儒二手車推銷員(彼得汀克萊傑飾演),反被激自己無禮羞恥的行為,她似乎已在憤怒中,逐漸清醒。
而改變最大的則是狄克森,威廉威洛比的信,傳達是看重他的,也同理他因缺少父愛而有自卑情結,並指出他有當好警察的特質,只是脾氣和情緒常誤事。在蜜兒芮德一瓶瓶汽油火,擲向警局,正在局裡讀威廉威洛比信的他,被燒傷送醫,但顏面傷殘的他,即使知道兇手是蜜兒芮德,也未再報復。因為他知道老大哥威廉威洛比對他的期許是什麼?而自己過去的錯是什麼?真正想做的事又是什麼?最後他和蜜兒芮德兩人在車上,看似要讓仇恨再起另一波瀾,但似乎已放手找到心中的平靜。
電影虛構的艾比小鎮,是個美國鄉下的小鎮,看似與現代美國社會脫節,但卻充滿社會面臨的各種衝突,而這種衝突,如果再遇上一宗犯罪案,始終法無法偵破,那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標籤判讀對立,似乎會讓問題更難解。人和人的衝突誤解,有時也在事件的看法與立場的不同,如何能用同理、慈悲的心,寬恕對方,這不容易,但社會、世界的進化應要如此,否則憤怒挑起人與人之間的大禍,即是對立的戰爭。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