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東方快車謀殺案》:當法律有了灰色地帶,白羅的正義如何審判?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電影是根據英國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1934年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小說也是她最傑出與知名的作品。筆下的神探赫丘勒白羅是比利時的退休警官,個性有極度潔癖,外表招牌八字鬍,個子不高,不以行動派的到犯案現場走動辦案,而是靠著小小的灰色腦細胞,即擅長觀察細微,大腦擁有百萬平方個腦細胞來推理破案。這部經典的推理小說作品,已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此次《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重拍,如果已知道小說情節、或看過先前的電影、影集,或許會少了一些結局的新鮮感。愛德華在觀影前,大致已知道故事,所以對於情節的翻轉上,沒有感到驚奇(至少沒有亂改編),電影保有阿嘉莎克莉絲蒂原著的精神,改編的部分,主要增加了一些打鬥的動作戲,強化白羅的個性特質。整體來看,再次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演員陣容,才是吸引觀影的重點。
《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主角神探白羅是由英國的才子導演肯尼斯布萊納來飾演(此次電影也由他執導,他能導能編,也能演,漫威的《雷神索爾》第一集即是他導的作品之一),他的扮相除了比真實小說的白羅,高帥許多外,在角色詮釋上幾乎吻合,而劇中壞蛋綁匪由強尼戴普飾演,其他乘客有茱蒂丹契、蜜雪兒菲佛、潘妮洛普克魯茲、威廉達佛、喬許蓋德及黛西蕾德莉(星戰女飾演家庭教師,造型改變,一時有點認不出她來)等演技不差的好演員組成。
在一些對戲上,十分精彩,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每個演員飾演的乘客在白羅要一一對話關鍵推理的一段,交待的比較匆忙,並以影像快速剪接處理,節奏太快,使得演員與演員間的對戲火花,少了一點,當然也就少了一些推理的元素和過程。如還未知道《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劇情,愛德華以下的內容,請自行斟酌閱讀。
電影一開場就是強化白羅的特質,藉由耶路撒冷的案件,讓觀眾了解白羅的個性,對於兩個蛋要一樣形狀的完美堅持,道出他看待事物的標準,「是與非,並沒有中間地帶」,而後登上由耶路撒冷開往伊斯坦堡的輪船度假,東方快車的乘客也陸續登場。到了伊斯坦堡遇到列車長柏克,為了一宗倫敦的案件,在柏克安排下搭上東方快車。
火車行駛的第二天晚上,雪崩使得火車出軌,在此同時檢查乘客安全時,古董商雷契特身中十多處刀傷,橫死床上,於是列車長請白羅開始辦案,但每個乘客似乎都有不在場證明,兇手到底是誰?
《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在白羅辦案時,都是以俯角來看(其實從一開場的鏡頭,後來行車不少鏡頭,都是以高空全景來看,有點意味著上帝在看),最後結局審判亦有如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構圖,似乎暗喻著上帝要重新拯救這起事件,而這起事件,即是謀殺事件的案外案。(最後白羅拼出這起案件,自稱只有兩個人知道,一個是他,另一個是上帝,而上帝難道會對後來復仇的謀殺案結果默許?或許上帝會同情阿姆斯壯夫婦的冤情,但對一個要求完美是非價值的神探白羅,是否會因此破例改觀?)
「謀殺其實是破碎靈魂的作為」劇中白羅要查出謀殺案與案外案的聯結,因為每個犯罪乘客都有破碎的靈魂,他們為了要替沉冤莫白的阿姆斯壯案犧牲者復仇,平息心中的焦慮,他們真實的身分,都與阿姆斯壯夫婦有交情或間接關係,有孩子的保姆、家庭的祕書、司機、隨從、僕人等,在被綁殺女童黛西的外婆琳達串連下,一一聚集,策劃這起復仇行動,用計在火車上一人一刀將雷契特刺死。
這個復仇的背景,是令人難過的,因為雷契特毀了阿姆斯壯一家人,也牽連了這些人的人生,但謀殺了雷契特就是正義的實現嗎?
這對沒有中間灰色地帶的白羅是很大的掙扎,因為他以法律的標準看待,雷切特即使有罪,仍需再由司法裁定,只是代表正義的法律又真能將雷切特定罪嗎?就是因為無法,所以才會有這起復仇的謀殺案。(可是這樣的謀殺行為,就是正義的審判嗎?白羅的掙扎也在此,白羅依據的正義信仰,仍是法律,因為殺人就是犯法。)
白羅在百感交集下,最後選擇了人性的慈悲,網開一面,他妥協了正義的天秤在無法平衡時,用良知選擇了道德判斷,憐憫阿姆斯壯一家人及被此案牽連的人,但也氣憤的指責13個嫌疑人,不應以謀殺來犯罪。這也是值得討論與感慨的地方,為何當法律無法做出公平的審判 ,無助的受害者家屬只好尋求道德的私法,制裁罪犯。
《東方快車謀殺案》結尾預留了未來續集的伏筆,白羅決定離開東方快車,下車離去,接到埃及官方需要他協助調查一宗尼羅河慘案。重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依舊魅力十足,全球票房不差,電影公司也確定以《尼羅河謀殺案》小說為改編藍本,繼續讓神探白羅的故事走下去。有意思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原著知名度極高,所以當初電影公司想打造神探白羅的宇宙,就調動了辦案順序,因為如果依阿嘉莎克莉絲蒂原本小說的登場時間,《尼羅河謀殺案》是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前,也是神探白羅海外辦案的首部曲。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