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知己》(Victoria and Abdul)改編自維多利亞女王的逸事,所謂逸事,當然是民間流傳,不是正史,電影最後引劇中印度阿卜杜勒離世多年,在2010年被發現的手札改編。這段故事從女王五十周年登基慶典,即兩人相遇的開始,長達13年的友誼,這段友誼有人或許覺得有些「超友誼」,但卻也從另一角度窺視女王晚年的心靈孤寂。
晚年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劇中這角色,由茱蒂丹契來飾演是最適合不過了。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又7個月,她在任時間是大英帝國強盛時代,殖民帝國大幅擴張,1876年開始也成為印度女皇,是第一個兼任印度皇帝的英國國王。
早在1858年,印度即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殖民統治,《女王與知己》電影一開始,即是已被英國殖民29年的印度,阿卜杜勒(阿里扎勒飾演)是一位監獄的文書人員,一日被英國殖民地長官叫去執行一項任務,至英國參加女王五十周年登基慶典,代表殖民地送金幣的儀式殊榮。
到了英國,在慶典上即使總管吩咐他是僕人,不可對眼直視女王,但處處充滿新奇的他,在送金幣後,忍不住看了女王一眼,而女王對這這位外表英挺的印度僕人也有印象,隔天的餐會送果凍,他大膽地脆下親吻女王的腳,引起女王的注意,接著在女王書房,源源不絕說著印度事,讓女王充滿好奇,從此女王把他當心靈導師,就近求教。
這年女王68歲,阿卜杜勒24歲,這段忘年之交,外界會感到有些超乎情誼,不過劇中女王快離世時,把他當做兒子般的不捨。
《女王與知己》的故事裡,看到女王脆弱的一面,她是當時世界權力最大的人,內心卻是相當空虛寂寞,她所愛的另一半阿爾伯特,已離開近30年,在深宮裡,看盡皇室爭權奪利,阿諛奉承,她無可真心交談的對象,阿卜杜勒的出現,帶給她生命的新奇與活力,她從阿卜杜勒身上看到另一個國度的新奇文化,學習新的語言,僅管後來,阿卜杜勒以穆斯林的身分欺騙她,她仍選擇包容。
外界看待阿卜杜勒,尤其劇中的皇室成員,莫不認為他是騙子,甚至對英國政權帶來危害。
而阿卜杜勒應也有些政治權力的思考,他像是弄臣,卻也為女王解憂,女王視他為知己,也為他開了許多特權,因為晚年女王的心情,只有阿卜杜勒能懂。
《女王與知己》電影後頭有許多戲劇性的發展,當然隨著女王離世,阿卜杜勒的處境確實難堪,愛德華七世當然恨得他牙癢癢。
劇中還一段,他希望與阿卜杜勒一同來英國的印度僕人能爆一些阿卜杜勒壞事的料,好讓他能破壞阿卜杜勒在女王心中的印象,無奈印度僕人說了更真心的話,他痛恨英國的殖民,展現了民族的義氣。
《女王與知己》稍微牽扯了一些種族、宗教及政權的問題,不過聚焦的是是女王晚年對生命的態度,因為阿卜杜勒,讓她對生命看待有另一層的意義,像阿卜杜勒形容生命像是一張地毯,就要多元多采才豐富,更告訴女王生命的意義是「為人服務」,這些豐富生命的思維,女王自然把阿卜杜勒當作心靈導師般的對待。
電影最後,阿卜杜勒被遺返回印度,每天例行至維多利亞女王雕像親吻腳的禮儀,侍奉他認為最好主人。阿卜杜勒與女王的故事,也意即人與人的情誼,不在於年紀、種族、宗教或者身分,只在乎是否能有心交流。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