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萌牛費迪南》:公牛不鬥牛,愛花不行嗎?
《萌牛費迪南》(Ferdinand)改編自1936年美國作家曼羅里夫的童書《愛花的牛》,故事顛覆了西班牙鬥牛的刻板印象與命運,因為帶點反戰色彩,在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被列為禁書,但無礙這本書後來在世界各國的銷售,至今已翻成多種語言,從未絕版。藍天工作室製作《萌牛費迪南》的動畫電影,抓住原本故事精髓,加入更多冒險元素,這是一部適合大人與小孩觀賞的電影,如果家長帶小孩看完電影,可以教導孩子接納與如何對待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並且不可以貌取人,還有學會友誼與互助,雖然這些在成人社會有時也不太容易做到,因要去除一些標籤化的概念,社會需要再進化。
就像故事中,「公牛不鬥牛,愛花不行嗎?」這個假設,放在傳統愛好西班牙鬥牛的場景裡,就有些挑戰,僅管近年不少西班牙動物保護團體及民間人士,反對這項殘忍的鬥牛活動,西班牙國家廣播台也在2011年停止播放鬥牛活動,因為對孩子有暴力的影響,但法律仍未制止這項活動。
《萌牛費迪南》中的公牛費迪南從小僅管在鬥牛的訓練營裡,但他的天性和個性就一點也不喜歡這項打鬥的運動,他喜歡聞花香,與花在一起,這對在公牛群裡,一堆小公牛的眼裡,費迪南的行為有點與小公年們格格不入,甚至被感到有點「娘」,但費迪南愛花,想要有不一樣的世界,不行嗎?
費迪南(長大由約翰希南聲演)有強壯高大的血統,父親是冠軍的鬥牛,在被送往競技場前,告訴他,鬥牛的夢想就是能到競技場。當父親離開,思念父親的他,不願在訓練營裡,於是大膽逃出,他幸運的被農夫與他的小女兒妮娜收養,費迪南最美好的小小童年,就在農場長大,而他每年最喜歡到花市節日的市集慶典活動,只是隨著他的體型日漸茁壯,大到已不是那個小小牛,有天,農夫希望他待在農場,不要到市集參與慶典,但他就是不聽,結果意外被一隻蜜蜂叮咬,結果疼痛下,失去理智,不停亂跑,橫衝直撞,闖下大禍,被追捕下,捉回幼時的訓練營裡。
當他再次見到幼時的同伴,僅管他高大、壯碩,但他仍然不想戰鬥,到競技場參與所謂公年們的夢想。一日,西班牙驕傲的鬥牛士普米羅來到訓練營,要選一頭公牛,做為他在競技場的最終戰,公牛們希望被選中,而努力練習著,而費迪南也逐漸明暸,公年有著如果無法到競技場,就得被送進屠宰場的命運,雖然高大費迪南比其他公牛更有機會被訓練營主人和鬥牛士選中,但他卻偷偷進行著,要再次逃出訓練營的想法。
他在訓練營遇到家山羊(凱特麥金儂聲演)和三隻小刺蝟,在他們協助下,進行了逃脫計畫,在即將成功之際,他看到一間屋子,滿掛著牛角,是訓練營及鬥牛士炫耀征服的成就,他枉然大悟,原來公牛們一直被虛幻的夢想所蒙蔽,因為在競技場最後仍只有一死,無法從競技場走出。所以他趕緊跑去敲醒其他公牛,甚至被遺棄到屠宰場的公牛,他不離不棄,在生死關頭伸出友誼,贏得了原本對他不屑的同伴尊重。
其實費迪南要告訴同伴的事,他並非膽小,不勇敢,而是他的勇氣不是想用在逞兇鬥狠上,他告訴同伴外面還有另一個公牛可去的世界,公年不是只能做鬥牛,還可在農場幫忙,實踐另一種夢想。
只是費迪南有個宿命,那就是似乎一定得出現在競技場上,他不幸在逃脫的過程中,為了幫助朋友們,犧牲自己被捕。當費迪南與鬥牛士普米羅對決的這段,電影很有意思的,用角色易位方式呈現,到底是鬥牛士在鬥牛,還是公牛在玩鬥牛士?這樣的換位是種思考。這也帶來電影最後的結局,當費迪南贏了鬥牛士,他有機會刺死鬥牛士,但他沒做,而鬥牛士再次拿起劍想刺死費迪南時,在全場觀眾鼓譟下,他也慢慢放下手中的利劍,這樣的結局,是一個和平的舉動及象徵。因為暴力,只是你死我活,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萌牛費迪南》有不少觀影有趣的串場橋段,像牛與馬的尬舞,三集小刺蝟的賣萌表演,相信會如果小朋友觀影,會笑聲不斷,而《萌牛費迪南》也希望能帶寓教於樂。良善的費迪南,有不少的啟發,而家長看費迪南時,也可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保護孩子,又該何時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勇闖認識世界?在孩子自己探索世界時,是否又該讓他有自己的機會尋找夢想,而非定論式的限制他發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天性,每個孩子也都有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