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鋼鐵英雄》:上帝信仰在煉獄下的考驗
《鋼鐵英雄》(Hacksaw Ridge)當電影片尾結束,加入了戴斯蒙杜斯真人的紀錄影片。在老年時,不愛出風頭的他,破例接受媒體訪問談論自己當年在戰場經歷的事,影片也有他接受美國杜魯門總統的榮譽勳章表揚,同時也有被營救的同袍描述當時獲救的情形,在描述時,會感覺那種場面相當震撼,似乎你也見過,是的,因為導演梅爾吉勃遜把這段傳奇真實、傳神的拍了出來。
或許戴斯蒙杜斯的故事,在戰場上是個奇蹟,奇蹟的讓你難以置信,就像他當年入伍,全連的長官、同袍無人相信。但看完這段歷史,透過梅爾吉勃遜把這段故事說得精彩,你會了解一個拒絕拿槍的人,最後竟可以在戰場上做出貢獻,甚至雙手救了75名同袍的性命,是如何的做到。
如果看過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硫磺島的英雄們》及《來自硫磺島的信》,同樣描述二次大戰另一場慘烈戰役「硫磺島戰役」( 1945年2月19日~3月26日),大致可知道日方當時堅守這些島嶼的作戰決心,以及地下工事的嚴密防守,硫磺島一役,造成雙方近3萬人的死傷,而日軍在退無可退下,最後全力駐守沖繩島。
1945年4月1日~6月21日爆發的「沖繩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場戰爭,美軍打得不輕鬆,比先前的「硫磺島戰役」更慘烈,戰事雙方超過16萬人的傷亡,而《鋼鐵英雄》的戰事拍的就是這場戰役,選擇的其中一段戰場「鋼鋸嶺」的攻防對戰。
電影在這場戰役中,刻畫了軍醫戴斯蒙杜斯英勇救人的一面,尤其當軍隊撤退,他獨留在嶺上,一個人摸黑,營救著同袍,從山上懸崖旁用粗繩,將傷兵一個接著一個送下山,那種勇氣和執著,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出,需要有強大的信念才能堅持完成,而能完成這種不可能的事,就落在有忠誠信仰的戴斯蒙杜斯身上。
電影從戴斯蒙杜斯小時候說起,讓觀眾知道他從小人格的養成,以及後來為何對上帝發誓不拿槍的原因。戴斯蒙杜斯從小就和哥哥打鬧在一起,因為父親湯姆杜斯酗酒,並未正確管教他們,有次打鬧中,戴斯蒙杜斯差點失手打死哥哥,而那次教訓也讓他進入了宗教,他成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並跟著媽媽在教會,虔誠的信仰上帝。父親的酗酒,甚至家暴母親是有原因的,父親是一戰的士兵,一戰結束後,同梯的弟兄只剩他存活,留下的是戰爭心理的創傷,導致父親酗酒度日。
雨果威明飾演湯姆杜斯的角色,演得讓人知道這個老兵的悲痛,這個角色曾傷害著兒子戴斯蒙杜斯,卻也成了營救兒子在軍事法庭上的關鍵人物,當他穿著一戰的軍服走入二戰的法庭時空,有點老兵不死的味道。
而長大的戴斯蒙杜斯由「蜘蛛人」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這部電影,他帶點憂傷的情感,很能打動觀眾,尤其被關禁閉,他無法參與婚禮,他的悲憤,安德魯加菲爾德把角色的感染力演出,因為妻子(泰瑞莎帕瑪飾演)是他在上帝信仰外,最重要的心靈寄託。
在那段妻子前來懇談,請求他拿起槍,就能通過測試,不會違抗軍令,但戴斯蒙杜斯堅持不肯這段,無疑也是劇中,戴斯蒙杜斯在說明自己信念,如何做一個有骨氣的人,要有人格的重要對話,妻子請他放下高傲,但戴斯蒙杜斯認為自己的信仰沒錯,為何要因當初加入二戰,不拿槍想當軍醫救人的理念退下,如此豈不違反自己的誓言,以及做人該有的誠信和信念,這裡可以看出戴斯蒙杜斯是相當有傲骨的。
而上帝的信仰和戰場上不是生就是死的殺戮,本來就相悖,不可能用愛感受拿槍殺你的敵人,在那場一個人在嶺上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同袍的戲,戴斯蒙杜斯應該心中有充滿上帝為何要讓他深陷這場煉獄裡,他無助不知如何走出疑惑,但個性執著的戴斯蒙杜斯仍然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原因,他毫不猶豫的留下救人,每救完一人,心中又吶喊再救一人,這是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從外表骨瘦如「玉米梗」(劇中被取的綽號)所展現出的脾氣和硬骨。
《鋼鐵英雄》劇中襯托出主角戴斯蒙杜斯來自一群配角,文斯范恩飾演的霍威爾中士,看到他不演喜劇,演軍人土官長的樣子,相當有戲。而與安德魯加菲爾德對戲的還有山姆沃辛頓飾演的葛洛佛上尉,從不批准戴斯蒙杜斯不接受拿槍射擊訓練,到最後看著他踢開自殺的手榴彈,葛洛佛上尉佩服了戴斯蒙杜斯。
而另一個原本霸凌戴斯蒙杜斯的史密特(路克布萊西飾演),最後兩人一組在戰場上談心,談自己成長的遭遇,可知人格的養成是從小開始,史密特來自單親,5歲就在孤兒院,他的人格是自我保護,無法信任人,所以當戴斯蒙杜斯不拿槍,害得整連弟兄受罰,他是無法同情理解戴斯蒙杜斯的。但最後在戰場上,看到戴斯蒙杜斯的表現,他相信戴斯蒙杜斯的勇敢與信念,只可惜,他和絕大部分戰場的英雄一樣,無法回家。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