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飛行教科書從未教過的208秒危機處理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Sully)是2009年美國的大事,克林伊斯威特取材自「薩利」蘇倫柏格2010年的自傳回憶。克林伊斯威特這幾年的拍片選材,都偏向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本,《打不倒的勇者》(2009年)、 胡佛傳(2011年)、美國狙擊手(2014年)及2016年的《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Sully),相較之下《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敘事及拍片風格更為平實。
雖然全片劇情起伏不大,畢竟這起事件,發生的時間很突然也很短暫,只有208秒,故事主角薩利機長本人更是沉穩不多言的人,克林伊斯威特執導重點,著重在這起事件後的飛安調查,薩利機長所面對的心理壓力(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和自省。
2009年1月15日下午3點26分,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由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起飛一分鐘左右,遭到一群加拿大黑雁的撞擊,結果導致飛機的兩引擎熄火,在危急情況下,原本塔台建議回機場,但飛行高度及飛行航線是在紐約人口的密集地,到處高樓林立,薩利機長選擇迫降在哈德遜河上。
這起事件史無前例,原本可能釀成一起重大傷亡的飛安事件,在薩利機長的應變下,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數生還,這起事件發生在金融海嘯後,是2009年開春不久的時間,美國媒體一再報導這起「哈德遜奇蹟」,而薩利機長的英勇決斷,被美國人視為英雄。
但薩利機長本人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他把功勞歸給所有團隊、乘客及救難人員。《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電影的故事一開始切入在飛安事件後,開啟的調查時間,薩利機長 (湯姆漢克飾)被安排在酒店裡休息,突然被惡夢驚醒,這場惡夢與現實相反,他夢見的是那天飛機撞上紐約的大樓。
會有這樣的夢境,是薩利機長受到創傷,巨大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結果,他不停反思自己做的事,擔心如果當時未做好處理,甚至做此迫降在水上的決定,是否會傷害到155條的人命。已有42年的駕駛經驗,但他一生的功過,竟以這208秒來評價,是否公平?面對調查單位的質問,調查單位一直用「墜機」的字眼,令薩利機長為自己以及機組人員辯護,這是迫降,教科書從未教過此緊急事件,到底又該如何反應。
薩利蘇倫柏格機長的危機處理,憑藉著是高超的駕駛技術及42年的經驗,故事中短暫回憶他在年輕時學習駕駛飛機,老師告訴他,要了解飛機的性能才能完全駕馭他,薩利機長對空中巴士A320-214的機型有熟悉了解,才能做出緊急應變的判斷,同時他也熟悉紐約的地形,選擇避開人口稠密區,而這起事件,扮起另一個重要關鍵的是負責救援的水上、空中警消人員,在24分鐘內立即完成救援任務,所以薩利機長才會在最後的聽證結尾,認為這些人才是英雄。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中負責調查飛安事故的單位,克林伊斯威特並未塑造他們是在挑剔薩利機長的惡人,而是如薩利機長在劇中所說,他們只是在做他們的工作。
最後在模擬駕駛的聽證會上,一一證明了薩利機長此次的判斷,還了他的清白,證實是他高超的駕駛技術和經驗判斷,才不致使事件發生重大的傷亡,這起事件確實是難度極高,很難解決的危機。
電影結尾他和副駕駛傑夫史基爾斯(亞倫艾克哈特飾)在聽完208秒的通話紀錄後,他和副駕駛短暫離開聽證會場,他告訴副駕駛,他們完成了一件驕傲的事。這真的不是一般駕駛能夠做到的,薩利機長的冷靜沉著,負責在乎每位乘客安全的敬業態度,令人讚揚。他是最後一位離開飛機的人,而團隊副駕駛和機組員都相信機長的應變能力,並盡到疏散乘客的責任。
最末影片片尾有真實的薩利機長本人與過去155名乘客相聚首,可以知道,為何乘客如此感激他,就像片中一名乘客說的,這是經歷最糟的一天,但相信嗎?居然還能活著。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