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聖母峰》:想挑戰聖母峰?生死由她決定
《聖母峰》(Everest)不是一部典型的英雄式災難片,電影拍得寫寶逼真,劇情故事改編自1996年聖母峰(又稱珠穆朗瑪峰)事故,這是在2014年前,是史上最致命的山難。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在拍攝《聖母峰》時,應該不想用一些刻意的情節起伏,甚至刻意塑造角色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分界,來增加劇情張力,他想更忠於呈現這次山難的始末。
電影中,真實逼真的登山情節,登山者遇到的挑戰,導演用幾乎真實模擬暴風雪、雪崩等場景,讓觀眾自己感受當時這些登山隊員所遇到的困境。因為登聖母峰遭遇的風險變化,遠超過準備和想像,生死由聖母峰決定。
《聖母峰》電影一開始用文字敘述從1953年艾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諾首次攻頂登上聖母峰後,從此聖母峰成了登山客心中一個要挑戰的夢想,但挑戰的風險極高,有生命的危險,平均每4人登聖母峰就有1人死亡。
既然這麼高的死亡率,為什麼每年還是有不少登山客欲上山攻頂呢?電影裡有一段,借由戶外雜誌的記者強(後來強生還,將此次山難事件寫成《聖母峰之死》,本片有部分參考本書)來詢問在場的登山客,問題一問時,所有登山客,笑著一同答,「因為山在那裡。」但這是半開玩笑的,電影沒有給這個問題一個真正的答案,因為每個登山客都一段想登山攻頂的夢想和故事。
電影以郵差道格的敘說,讓觀眾體會。道格說自己在家鄉一個小學,孩子們捐款義助他能攻頂成功,因為他已失敗一次,如果孩子能見證到像他這樣的普通人都能成就不凡的夢想,或許也能激起他們的效仿。他希望自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聖母峰》的電影,主要紀錄1996年5月10日「冒險顧問遠征隊」和「山痴遠征隊」遇到山難的經過。傑森克拉克在片中飾演「冒險顧問遠征隊」的紐西蘭登山家羅勃霍爾,他經營帶團至聖母峰攻頂的生意,在此之前,他帶19人成功攻頂,是一位有經驗的登山家。
傑克葛倫霍則飾演「山痴遠征隊」的美國登山家史考特費雪,不過他在劇中描述比較少,但可看出他在身體不適下,仍憑著意志力完成。因為那天太多登山隊欲攻頂聖母峰,羅勃霍爾為了確保客戶安全,以及最重要的氧氣補給問題,決定與史考特費雪的登山隊合作。登高山峻嶺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獨自完成的,需要一個團隊,團隊還細分先遺人員、後勤補給人員、嚮導等,《聖母峰》一片將登山的細節描述得很詳細。
原本兩個隊伍一開始是有點競爭的意味。劇中「山痴遠征隊」有個隊員跟史考特費雪說得很好,我們不必互相較勁,生死由聖母峰決定。因為聖母峰攻頂的氣候變化,瞬息萬變,尤其近入死亡區時,更是險惡。羅勃霍爾說,給敢追夢的人,聖母峰的威力是無法用言可以描述的。
《聖母峰》的情節比較平,導演沒有在劇中加入個人觀點,批評檢討當天的疏失,誰對誰錯,畢竟攀登聖母峰要面對死亡的挑戰,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勇氣。電影主要強調他們追逐夢想和挑戰的勇氣,即使有些輿論批評靠聖母峰營業的羅勃霍爾是生意人,導演也給正面評價,劇中一句話很能代表羅勃霍爾,「我賺你錢,就要帶你下山。」羅勃霍爾明知登聖母峰在下午 2點前必須離開,登高山必須嚴格掌控時間的紀律,否則會有危險,但當道格已落後進度,又執意想攻頂,他仍不顧性命安危,助他圓夢。
劇中兩個配角的故事比較突出。一個是約翰霍克斯飾演的郵差道格韓森,他的登山故事,背後帶著一群孩子的希望。當他遠遠落後其他隊員,在完全超出體力負荷下,他要求羅勃霍爾這次一定要讓他攻頂,因為不可能有下次的機會了。當他在聖母峰上拿著孩子學校的小旗,那一刻很令人感動。上山很難辛,原來下山回家的路更遠。山難的開始也從道格韓森說起,他不想再拖累羅勃霍爾,自己選擇拔掉安全鎖。
另一個喬許布洛林飾演的病理學家貝克威瑟斯,他為長期的憂鬱找解藥,後來登山成了解除他憂鬱症的良藥,電影中他有些台詞很有意思,他大罵自己為什麼要花錢受罪,也抱怨羅勃霍爾收這麼貴的錢。這個反應人很矛盾的地方,既然明知是苦事,又為何一次次想去登山,或許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或許是山的美麗和壯闊太有吸引力了。他在片中的求生意志很堅強,幸運的生還,他和羅蘋萊特飾演的妻子成了他最依賴的重心,真實的世界,他失去了雙手,經過這次的生死體驗,他選擇回歸了家庭。
在劇中另一個有家庭描述的就是主角傑森克拉克飾演的羅勃霍爾和綺拉奈特莉飾演妻子的互動,尤其最後一段羅勃霍爾受困,畫面切換在靜(綺拉奈特莉)與動(傑森克拉克)的場景,用電話傳達時,能想見那時的訣別是多麼令人傷痛。延伸閱讀: